自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大批东北民众进入关内成为第一批难民。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大部分中国民众为逃避战火、求得生存,被迫颠沛流离,流亡他乡。 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华特派员田伯烈记载,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八、九、十三个月里,从上海附近和苏州、无锡等地以及在十一月、十二月间从杭州、镇江、芜湖、南京等地逃亡的难民,不下一千八百万人。” 同时,中日两军进行的武汉会战、豫湘桂会战等重大战役,在频繁的争夺和轰炸下,大量城市居民纷纷外逃。其中发生于1938年11月的长沙大火,更是使一座繁华的城市沦为焦土,大量民众纷纷逃难西南。 此外,国民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南下的目的,毅然于1938年6月炸开花园口,导致黄河决口,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形成一个黄泛区,计有44县市被淹,淹死和饿死民众89万,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大多成为难民。 除此之外,难民形成的因素较多,但从主体来看,抗战八年间,战争是产生大量移民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大批量、反复性的难民潮的形成。
自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大批东北民众进入关内成为第一批难民
洞斌2000
2023-07-11 13:08:35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