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哈工大,现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曾四次评审院士,但都均未通过。于是便有人问,他没能成功入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王校长并不在意名誉和头衔,他更看重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为此,他毅然解散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教学上。 尽管外界对其选择有许多质疑,但王校长从未改变自己的决心。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如期站上讲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阐释道理。他的言传身教感化了一代又一代西安交大学子。 王树国校长,195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王树国不得不中途辍学帮助家里务农。在十几岁那会,王校长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离开家乡,到外地闯一番事业。 然而缺乏文化知识的他看起来毫无出息,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王校长终于看到了希望。他马不停蹄地准备高考,没日没夜地学习。最终,他以全县前五名的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实现了出省读大学的梦想。这成为王校长一生的转折点。 在大学期间,王校长专心学习,勤奋刻苦的品质使他脱颖而出。老师见他天资聪慧却又勤勉好学,于是举荐他赴法国进修深造。在国外的日子里,王校长目睹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的巨大差距,这加深了他回国报效的决心。 毕业后,王校长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选择返回中国,一心一意投入科研和教学事业。如今的中国高校在机器人技术等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王树国校长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王校长明确教学第一的理念,才使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稳居一流行列。王校长的选择可能无法为他自己带来荣誉,但却成就了无数优秀的学生。 他本可以凭此成为院士,实现个人荣誉。但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王树国更在乎的不是个人荣华,而是为国家培养人才。2014年出任西安交大校长后,他毅然解散自己的科研团队,放弃投身领域前沿的机会,将全部心力集中到教学与管理上。 面对西安交大当时的颓废局面,王树国与校党委书记张迈共同推进改革。他们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感染学子。 王校长经常挤出时间为学生讲课,分享经验,教导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勇敢追求卓越。就算遭遇恶劣天气,他也从未缺席过一次讲课。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之情,激发了学习动力。在这种薰陶下,西安交大的整体实力得以快速提升,在国内高校中占据重要地位。 王树国校长一心倾注于教学事业,却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误解。他自2014年出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以来,第一时间就着手改革接手时整体实力甚微的学校。通过不懈努力,如今的西安交大与当年相比简直判若两校。 可在他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人误解他的良苦用心。甚至在他评审院士的过程中,下面有人蓄意举报诋毁,致使他四次评选均告失败。不过,王校长从不在乎这些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作为一名高校校长,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而不是去纠结那虚无缥缈的荣誉头衔。 王校长的故事广为社会所知,也成为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典范。真正的卓越不应是为了名利地位而存在,而应秉持初心,在本职岗位上筑就一生的成就。王校长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这一理念,他的精神也将鼓舞更多人不断前行、勇毅笃行。
原哈工大,现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曾四次评审院士,但都均未通过。于是便有人问,他
李赶
2023-12-11 23:08:25
0
阅读: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