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的儿子凌迟处刑,且要刚满3000刀。但是,刽子手刚行刑,孩子便已疼痛到晕厥。慈禧却说“好好养着他,不急于这一时,日后慢慢地别。”没承想,这刑罚持续了9年。 在清朝末年,洪秀全发起了一场农民起义,并以太平天国为名号,开始招兵买马,东征西讨,而当时的朝廷早已羸弱不堪。 太平天国在初期发展非常迅速,大有一副与清朝分庭抗礼的局面,洪秀全手下的五个王,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都有极高的军事才能。 按理来说,他们在攻占南京之后,就已经有了立足的根本,毕竟这里可是当年洪武爷的龙兴之地。 但非常遗憾的是,太平天国终究没有什么核心的理念,他们更像是一群草台班子,在取得了一点成就之后,就开始互相猜忌。 五王之中两王在作战中陨落,还有两王也在内斗中被屠戮,仅剩下一个石达开在苦苦支撑,而洪秀全依旧不安分,他对石达开同样不放心,用各种手段来监视他。 最终,他选择率军离开,至此太平天国彻底分崩离析,清军趁虚而入,南京城被攻破,太平天国名存实亡。 至于石达开,他在率军离开之后的日子也不好过,连续几场大败。 看着眼前一个又一个的饥饿劳累的士兵,他选择投降,换取手下士兵的性命,他带着自己5岁的幼子,脱下铠甲,前往清军大营。 石达开本来就有很强的军事能力,并且在此前的多次战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清朝的眼中钉。 很快石达开便被押解到成都,在那里,石达开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他被判处凌迟处死。 这种残忍的刑罚,要求刽子手必须在达到规定的刀数之后,才能让犯人死亡,这其中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石达开,对于这样的刑罚显然不放在心上,全程没有哭喊,甚至脸色都非常平静。 在处理完石达开之后,清廷在如何处理他5岁的儿子石定忠时,产生了分歧,有部分官员认为处死即可,有的则认为,流放就好了。 很快这个争议就被交由慈禧太后决断。 当时的慈禧刚掌权不久,清廷有许多官员,并不服从她的管辖。 而太平天国被清廷视为心腹大患,所以慈禧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她的威望就会扶摇直上,彻底掌控朝堂。 石达开死后,太平天国再也没有出现天才将领了,这个心腹大患迎刃而解,对于太平天国的后裔,慈禧的态度非常残忍,她认为斩草要除根。 所以石定忠的命运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和他父亲一样凌迟处死,并且,慈禧还残忍地要求必须割满3000刀。 要知道石定忠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最后慈禧决定,这3000刀可以分批进行,所谓的分批进行指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割几刀,待伤口养好之后,再割,直到3000刀割满。 就这样,整整过去了9年,慈禧为了防止石定忠自寻短见,命人直接将其四肢打断,牢牢固定起来。 石定忠14岁那年,3000刀总算割满了,刽子手都换了5批了,也总算是给了他一个痛快,如此残忍的刑罚,也只有慈禧能干得出来。 而她这样做,也有她自己的原因。 首先,慈禧在1961年才勉强控制住朝堂,此时的她需要建立威信,特别是对于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只有残忍才能这些人打消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其次,太平天国在当时虽然已经大势已去,但在各地还有很高的威望,并且还有残留的部队在与清军作战。 如何让这些人乖乖投降,除了打败他们,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感到畏惧。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慈禧想通过凌迟处死石定忠,让天下的百姓看看太平天国的下场,想要以此来让百姓屈服。 当时,石定忠每次行刑的时候,都会被拉出来,当众展示,并且会有官府人员强制命令百姓观看,围观的百姓,眼中有惧怕也有不忍,而还有一部分的眼中出现了愤怒。 可慈禧终究还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压迫得越紧,那未来的反抗就会越激烈,太平梯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无数的百姓带来了一个启发。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出来反抗清朝,并演变为了最终的辛亥革命,把清朝送进了坟墓。 慈禧的这一举动,表面上看,为自己立威了,实际上,她是在亲手将清朝推向悬崖。而在慈禧死后,她也成为了千夫所指,就连陵寝也被破坏掉了。
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的儿子凌迟处刑,且要刚满3000刀。但是,刽子手
李赶
2023-12-12 23:11:02
0
阅读: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