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左宗棠的照片,从照片可知:他的身形并不高大,属于典型的上身长、下身短,这样

李满谈过去 2024-02-24 10:43:21

下图是左宗棠的照片,从照片可知:他的身形并不高大,属于典型的上身长、下身短,这样的身形往往并不高大。的确,左宗棠的真实身高仅为一米六零。但他虽然身躯并不雄壮,却自有一副不怒自威的气势。 拍下这张照片时,左宗棠刚刚上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事,或许也正因此,照片中的左宗棠给人一种仿佛要“择人而噬”之感。没错,他当时的确有想要“噬”的,他想要“噬”的正是新疆的割据势力阿古柏。 阿古柏原本是帕米尔高原以西浩罕汗国的将领,他有一个厉害的绰号叫“中亚屠夫”。听这个别名就知道,阿古柏不是善类,1865年,他借由新疆内乱攻占了南疆西侧几座城池,后又将势力沿天山山麓向东延伸,占据北疆的吐鲁番等地,俨然已成清廷在新疆的心腹大患。 面对此等情形,以往,清廷必然会火速收复被占领的地区,可因清廷内部闹了分歧,收复事宜迟迟未提上日程。 阿古柏侵占新疆领土时,晚清已经摇摇欲坠,不光英、法、俄等各国列强开始撕咬中国,日本这样原本的小角色也想要靠着坚船利炮来分一杯羹,由此,李鸿章等人认为应当加强对东南“海防”,至于西北“塞防”则应“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至于割据新疆的阿古柏,李鸿章则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也就是放弃新疆也无所谓的意思。 听李鸿章这么说,左宗棠异常激愤,他直接在朝堂上就和对方争了个面红耳赤,他坚决表态:“关外一撤,藩篱难保;闭关自守,势不可能!” 左宗棠的意思是:如果失去新疆,清廷就会失去屏卫西北的藩篱,沙俄与英国必将趁虚而入,到那个时候清廷投入再多银子都难保西北安靖。左宗棠的意思,非常简单,用一句概括就是:新疆必须收复! 或许是被左宗棠等“塞防”派说服的缘故,1875年5月,争论许久的“海防”“塞防”之辩终于落下帷幕,垂帘听政的慈禧下定决心,听从“塞防”派主张,要将割据新疆的地方反叛势力阿古柏彻底消灭。 由此,年过花甲的左宗棠一跃成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这张照片,正是在他接任钦差大臣职务后不久所摄,出征在即,也难怪左宗棠会显得如此“凶神恶煞”。   作为一个曾东平闽浙、西靖陕甘的能臣,赴任的左宗棠很快就总结出平定新疆的四大难点,即:筹兵、筹饷、筹粮、转运。这四个难点中,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转运又难于筹粮。 首先,筹兵之难,在于嘉峪关外的清廷诸军皆难以依仗,所以必须在关内聚集兵将。而筹饷之难,则在于晚清国库空虚,积欠军费司空见惯。 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左宗棠先是以朝廷旨意筹得湘军六万余人,随后汰弱留强,最终筹得出关兵马两万余。 至于筹饷,清廷先是勉为其难自国库中挤200万,又令各省协助筹饷300万,但经费依旧不足。无可奈何,左宗棠只好先后三次从西洋各国累计借款1375万,另又从华商手中借款846万,这才勉强筹足作战所需。 至此,兵、饷算是没了后顾之忧,可是,更难的筹粮与转运又该怎么办呢?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左宗棠又结合筹粮与转运的困境,提出他的战略:“如果缓进急战,慎以图之,西事或犹可为耳!” 先北后南,也就是先安定北疆的吐鲁番、乌鲁木齐,因为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稍弱,同时北疆环境适宜驻兵屯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筹粮的困境。 缓进急战,“急战”是因为清廷经济状况属实糟糕,所以这一战需要被控制在一年半的时间以内,绝对不能打成消耗战。但在“急战”之前,则先要囤积粮食、修理道路,减少筹粮与转运的困境,以求能在“急战”时一战而胜。 就这样,从1875年上任钦差至1876年4月,左宗棠以“缓进”之策将粮草、武器准备充足。随后命令麾下将士出关入疆,决死“急战”,仅四个月就克复乌鲁木齐,平定了北疆。 如此“急战”之后,他却又再度“缓进”,于北疆屯田半载,直至1877年4月再度出兵,一旬之内克复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继而于1878年一举消灭了盘踞南疆的阿古柏。 至此,大势已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左宗棠忽然想起了自己年少时与林则徐的那次夜谈—— 林则徐在路过长沙时,曾与当时还是一届布衣秀才的左宗棠有过一场夜谈,夜谈之后,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任职期间整理的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并对他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一念至此,左宗棠攥紧了拳头:曾经的布衣秀才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待!   可叹,若新疆没能收复,那么,今日中国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三的位置,将拱手让给原本排行第四的美国,除去新疆的166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国土面积将会排到世界第五,而断不能进入世界前三。 如此,也难怪梁启超会盛赞左宗棠,称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0 阅读:2

评论列表

阿松

阿松

2024-02-26 14:30

土肥圆[静静吃瓜]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