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国极不想放回中国的科学家,拒绝了美国公司千万年薪,放弃了美国一切待遇,在祖国需要她的时候,毅然决然携带15项专利,回到了祖国! 她的名字叫林媛,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颖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无怨无悔地资助她求学,用殷切期盼托起她理想的明灯。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林媛自小就养成了刻苦好学的品质。在她高中时期,她一骑绝尘,夺得全校理科状元的殊荣,为升入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凭借优异的成绩,林媛如愿踏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享誉国内外的顶尖学府。 在这个群英荟萃之地,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终于一路攻读到博士学位,为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林媛对知识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境。 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后,继续追寻科研的更高境界。两年后,林媛拿到了宝贵的博士后学位,但她并未止步于此。一个更宏大的梦想正在她心中渐渐成型——她想要到国外去开阔视野,吸纳世界先进的科技知识。 在当时的年代,出国留学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林媛需要申请公费留学名额,这意味着她必须通过中央的特批。好在,林媛的优秀是出类拔萃的,党中央瞧重人才,最终同意了她的申请。 2001年,林媛迈开坚实的步伐,踏上了赴美国休斯顿大学留学的道路。作为一个东方面孔的异乡人,她在那里遭遇了种种文化冲击和质疑,但她并未被这些挫折击垮,反而化作动力,埋头苦干、孜孜以求。最终,她凭借过人的毅力和才华,不仅获得了休斯顿大学的博士后学位,更是赢得了一家著名国家实验室的青睐,受邀参与氧化物薄膜和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 在实验室的日子里,林媛勤奋好学、兢兢业业,不久就对新材料和电子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她深知这两个领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她将科研方向逐步转移到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领域。 林媛在新材料和电子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发表了多篇引起轰动的论文。她优秀的成就令全世界为之侧目,一时间,声名赫赫。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微电子龙头企业英特尔向她抛出了千万年薪的绿叶。 这对于一个曾经贫困潦倒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可是,林媛没有被金钱和安逸所迷惑,她深知自己身负的使命远比这更加重大, 正是因为国家的培养之恩,她才有机会在国外学习。 如今,祖国需要她了,是时候回报家乡了,经过深思熟虑,林媛果断拒绝了英特尔的高薪诱惑,带着15项专利和满腔热忱,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林媛的思乡之情达到了顶峰。看着祖国在灾难中互帮互助、同心同德,她觉察到,回国的时刻到了。于是,她毅然做出了离职的决定,回到了刚刚经历地震的四川,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回国后,林媛将多年在美国积累的丰硕成果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她先后在该校和固体电子学院攻读博士后,将自身掌握的专利技术和前沿理论融入教学和科研当中,在她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同时,她个人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150余篇高水准论文,为中国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薄膜制备难题,使国内氧化物薄膜材料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归国华侨,林媛还加入了致公党,努力为祖国和海外华人架起友谊之桥。 多年来,她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曾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并参与成都市欧美同学会的筹建工作。可以说,她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 现如今,林媛已年过知天命,但她对祖国科技事业的热爱之心从未熄灭,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在岗位上工作,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让我们以林媛为楷模,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勇攀高峰,为祖国的明天贡献绵薄之力! (信息来源:2018-10-22 新闻中心,《林媛:抢占科技新高地的巾帼奇兵》)
她是美国极不想放回中国的科学家,拒绝了美国公司千万年薪,放弃了美国一切待遇,在祖
福星徠说事
2024-06-08 18:25:24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