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时期,整整追了红军20000里的国民党司令吴奇伟,让人没想到的是,1949年10月1日当天,毛主席却热烈欢迎这个本来是死敌的人来参加开国大典。 中国革命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曾经是红军的死敌,在长征途中穷追不舍,足足追了红军二万里。然而到了1949年10月1日,他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这个人,就是原国民党军司令吴奇伟。 吴奇伟,出生于1891年广东省梅县一个贫寒之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也是十分拮据。十岁那年,吴奇伟离开家,跟随伯父在外谋生。伯父见他聪颖好学,资助他读书,后来又帮助他考入陆军军官学校。 吴奇伟在学校期间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当时享有盛名的粤军第一师任排长,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6年,吴奇伟随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很快崭露头角,被破格提拔,成为蒋介石麾下的嫡系将领之一。 1934年,面对不断遭受打击、被迫转移的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命令吴奇伟率部穷追猛打,阻截红军北上。 吴奇伟奉命追击,一路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与红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吴奇伟的部队紧紧咬住红军,一路穷追不舍,足足追了二万里。这期间,吴奇伟亲眼目睹战火的残酷,看到自己的同胞拿起武器互相残杀,内心充满矛盾和困惑,常常陷入深思。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奇伟将矛头指向日本侵略者,威名远扬。淞沪会战、万家岭战役、鄂西大捷,每一次战役中,吴奇伟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成为抗日名将。 然而,内战再起,国共两党再次兵戎相见,吴奇伟再次被派往前线,但这一次,他的内心早已动摇。解放战争中,吴奇伟虽然仍在国民党一边,但已对内战深感厌倦。 之后,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吴奇伟思想的转变。他们多次派出谈判代表,通过各种渠道与吴奇伟接触,试图说服他加入革命的行列。这些共产党人以真诚的态度和坦诚的言辞,向吴奇伟阐明革命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呼吁他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吴奇伟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意识到,只有结束这场内战,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繁荣,他毅然决定起义,带领他的部下投入到人民解放军的怀抱。 这一勇敢的决定,无疑给解放战争的胜利增添了重要的砝码。吴奇伟带领的部队不仅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兵力补充,更在军事战略和战术经验方面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他们的加入,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在解放军的队伍中,吴奇伟和他的部下继续发挥着他们的才智和勇气。他们出谋划策,奋勇杀敌,为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10月1日,吴奇伟受毛主席的邀请去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吴奇伟将军的一生,展现了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崇高品格,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理想,奋不顾身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他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因此,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信源:新中国开国会议上有人高呼“国民党万岁”——新华网2007.9.4
在长征时期,整整追了红军20000里的国民党司令吴奇伟,让人没想到的是,1949
福星徠说事
2024-06-12 20:20:26
0
阅读: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