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

福星徠说事 2024-06-14 17:20:38

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不料,聂卫平走后,金庸脸色一变,立马开除了保姆。  1983年的一个秋夜,华灯初上,夜色渐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的家中,却是灯火通明,一片热闹。原来,金庸特意设宴,款待一位年轻的贵客。   金庸对这次晚宴十分重视,早早就开始张罗。他吩咐保姆去菜市场,挑选最肥美的大闸蟹,足足买了15只,作为晚宴的压轴菜肴。保姆对这位年轻贵客的身份颇感好奇,但看金庸如此郑重其事,便也不敢怠慢,精心挑选了最上等的蟹品。   傍晚时分,宾主尽席。金庸的家中,饭菜飘香,觥筹交错。金庸与这位年轻人谈笑风生,似乎相见恨晚,彼此都认定了对方是知音。两人谈天说地,从文学艺术聊到人生哲学,从古代历史聊到当代政治,无所不包。   席间,保姆在一旁伺候,却渐渐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只见这位年轻人虽然与金庸谈笑风生,却也没耽误吃喝,尤其对那大闸蟹,更是青睐有加。保姆数了数,15只大闸蟹,这位年轻人一人就吃了13只,食量之大,让保姆暗暗咋舌。   保姆心中不满,总觉得这位年轻人未免太过放肆。作为客人,再喜欢某样菜品,也应该适可而止,岂能如此狼吞虎咽?于是,保姆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悄声提醒道:“先生,大闸蟹性寒,吃多了恐伤身,您还是少吃些为好。”   年轻人闻言,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放下了手中的蟹钳。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冲金庸一笑,道:“叨扰金大侠了,我这人实在没规矩,您多包涵。”   金庸却是不以为意,笑着摆摆手,道:“无妨,无妨。我这里吃的喝的,都是小事,您尽管放开了吃,千万别客气。”说着,他瞥了一眼保姆,脸色微沉,显然对保姆的多嘴颇有微词。   保姆见状,连忙退下,不敢再多言。金庸则是继续与年轻人谈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然而,自此之后,年轻人再没动过一口大闸蟹,只是与金庸谈天说地,兴致盎然。   宴席终了,年轻人告辞而去。金庸亲自将他送到门外,依依不舍,言语间皆是敬重之意。而保姆却是心中狐疑,总觉得这位年轻人虽然谈吐不凡,却也未免太过狂傲,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第二日,金庸却是出人意料地将保姆辞退了。他说,保姆虽然勤勉尽责,却不懂得察言观色,难以领会主人的心意。一个连贵客都分不清的下人,留在身边实在碍事。金庸当即结清了保姆的工钱,并嘱咐她早日另谋高就。   保姆百思不得其解,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平。昨夜的那位年轻人,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让向来宽厚的金庸如此动怒?保姆觉得自己真是无辜至极,平白无故丢了一份好差事。   直到后来,保姆才得知,那位年轻人竟是中国围棋界的一代宗师聂卫平。而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泰斗,更是一位超级棋迷。为了拜聂卫平为师,金庸可谓是煞费苦心,殚精竭虑。   原来,在金庸看来,围棋不仅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更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所在。精研围棋,有助于提高文学修养,增进人生智慧。因此,金庸对围棋的痴迷,远非一般棋迷可比。   而聂卫平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国际围棋界的一颗新星,备受瞩目。他的棋艺之高超,人品之高洁,无不令金庸倾心向往。为了能够拜聂卫平为师,金庸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下跪行礼。   当年,金庸曾经郑重其事地跪在聂卫平面前,要给他行拜师大礼。聂卫平吓了一跳,连忙将金庸扶起,再三推辞。   金庸却是不依不饶,非要磕头不可。最后,在聂卫平的坚持下,金庸才将跪拜改为三鞠躬,以表敬意。   从此,金庸就成了聂卫平的弟子,而聂卫平也成了金庸的朋友和知己。在金庸心目中,聂卫平不仅是一代棋圣,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即便聂卫平比自己小了20多岁,金庸也始终以师长之礼相待,毫无倨傲之意。   而这次设宴款待,就是金庸对聂卫平的一次致敬。在金庸看来,区区十几只大闸蟹,根本不足挂齿,更谈不上什么奢侈浪费。相比之下,能够与聂卫平谈天说地,切磋棋艺,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然而,保姆却完全没有领会金庸的良苦用心。她不明白聂卫平的身份地位,更不理解金庸对聂卫平的敬重和友情。在她眼里,聂卫平不过是一个狂傲的年轻人,而自己的提醒,不过是一句善意的规劝。   殊不知,在金庸看来,保姆的多嘴,已经构成了对聂卫平的冒犯。一个连贵客都分不清的下人,留在身边实在碍事。况且,金庸对下人向来宽厚,但对于原则问题,却是毫不妥协。保姆虽然无心,却已经触犯了金庸的底线,自然难逃被辞的命运。   同时,金庸也是一个原则坚定的人,他对于任何形式的冒犯和不敬,都绝不姑息。在他看来,对他人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维护尊严,捍卫原则,是他一生的信条。   2018年,金庸仙逝,聂卫平悲痛万分。他发文哀悼,寄望彼岸仍有黑白缘分,闲敲棋子,快意江湖。这段师徒情谊,成为了一段佳话,为后人传颂。 (参考信源:光明网——《我和我的师友》)

0 阅读:2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