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所有换得普通剧本,寒门学子的精英之路

知韫悦读书智慧 2024-06-24 00:27:11
寒门学子,举全家之力,拼尽所有,得以进入顶流精英大学。出身差异、文化错配,拿到进入精英世界的门票后,这些“小镇做题家”将如何转换身份,成为真正的精英? . 自2013年起,学者谢爱磊对中国四所精英大学的近2000名学生开展追踪研究,其中近28%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镇,作者称之为“小镇做题家”。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作者对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就业出路等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寒门学子在求学路上的心路历程和各种困境。 . 学习模式的错配 很多孩子初入大学后延用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只为了拿到成绩,期末的时候学一学,蒙混过关。而在大学里,考高分和学好是两回事,学习已然超出了背诵背身,老师上课仅仅是抛出一个课题一个观点,课后就需要自己花大量时间去理解、扩展学习和实践应用,才能把这个点学透学精。这种学习模式的错配让很多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好像也没多大用,不专注于上课,除了应付考试,最终什么专业知识也没学到。 . 文化上的错配 农村籍和城市籍学生在文化素养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城里的孩子是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动物园、植物园、音乐、舞蹈、美术各种技能喂大的,大多数孩子除了学习,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视野开阔,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而没有才艺、内向造成的自卑感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孩子对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望而却步,无法探索大学给予的各种资源,得不到锻炼。而事实上,不管是学校奖学金的评选还是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删选,都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这些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学生就会四处碰壁,处于劣势。 . 不如别人的自卑感让这些“小镇做题家”在大学里依然埋头于做题,他们给自我设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灵活、内向、落后、保守、死读书、见识少,知难而退,学习成为他们的避难所。 而向往更广阔的人生的青年,通常要经历两年这样的认知差别后,才开始向舒适圈外拓展,为人生争取主动权。 . 书中采访跟踪的案例都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固化不变的一种模式,在变化中不断适应找到自我,才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文凭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机会是交给提前做好准备的人的,随波逐流会让自己多走不少弯路。想在精英的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勇于探索,深于反思。 . 而我以为,平凡的世界,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幽幽

幽幽

1
2024-06-26 10:36

“教育改变命运?”“教育,是我唯一的出路。”

太原

太原

1
2024-06-26 10:22

你推荐的这本书太及时了,我正处于被人卷的状态,孩子这次期中考试有点下降,我觉得正常,可是老师表现的比我还着急弄得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额嗯

额嗯

1
2024-06-26 10:51

居然真有人以这个为题写书了啊。可能这个选题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种制度是为了保护最大公约数的公平公正而设的。对个人而言,依赖于惯性去幻想迁越是很危险的懒惰,哪怕暂时得益,也总有还回去的一天

知韫悦读书智慧

知韫悦读书智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