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露锋、出锋、笔锋——七十四聊临写《圣教序》之“天”字
我乃清和堂主人范云峰是也。今又踏上临习《圣教序》中字的漫漫征程,此时,全神贯注于“天”字的临写,感触如泉涌,欣然欲与诸位分享心得体悟。
“天”字,乃王羲之笔下的典型之作。初看此字,前三笔写出之时,仿佛字将倾倒,而一个“捺画”的呈现,恰如力挽狂澜,挽救了整个字,使其于险象中趋于平稳,于倾斜中达到中正,此乃书法的奇妙之处,凭借一笔之力,稳定全局。
书写“天”字时,有诸多细节需留意。首先,第一个横画应略显粗重,且短促有力,犹如定海神针,奠定了字的基础。其下的横画则要露锋,且长度稍长,左边出锋多,右边出锋少,这样,横画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与平衡。而撇画的书写,并非笔直,而是具有一定的弧度,如同弯弯的月牙。从左侧起笔,是一个顶笔的动作,并且要注意,此撇画收笔处笔锋超过第二横左边起笔处,但不过分伸出,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一种灵动又不失规矩的姿态。捺画在横与撇相交之处起笔,相对挺拔且长度较长,犹如一把长剑直插云霄,为整个字增添了一份雄浑与刚健。
在临习“天”字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王羲之书法的精妙所在。每一笔的起止、粗细、长短、弧度,都蕴含着书法家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这不单是对字形的塑造,更是对书写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露锋、出锋、笔锋的运用,恰似乐曲里的音符,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美妙的书法乐章。
书法之美,不单在于字形的好看,更在于书写过程中所蕴藏的韵律和节奏。临习“天”字,让我们体悟到笔画之间的呼应与协调,感受到力量的轻重缓急,如同在纸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舞蹈。同时,这也让我们知晓,书法绝非简单的书写,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是心灵与笔墨的交融。
总之,临习《圣教序》中的“天”字,是一次对书法艺术的深度探寻,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与景仰。在这一笔一划当中,我们领悟到了书法的魅力,也在不停地提升自身的审美与技艺。愿我们都能在这漫长的书法之路上,持续前行,不断收获,让书法之花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范云峰甲辰六月初十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