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新四军把后方医院放在淮安一个千年古寺里。 在1946年,国民党与共产

小史论过去 2024-07-30 18:10:38

1946年,新四军把后方医院放在淮安一个千年古寺里。 在1946年,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战斗日益激烈。在这一年的8月13日,苏北国际和平医院在淮阴正式挂牌成立,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资助,目的是为解放区提供医疗援助。该医院最初的院长为美籍黎巴嫩人严斐德,后由华中军区卫生部部长齐仲桓接任。 同年9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苏北地区展开攻势,占领了淮北地区,并向淮阴发起进攻。在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和平医院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9月16日遭到敌军空袭,设施和医疗物资损毁严重。11月下旬,在陈海峰的带领下,医院全体从淮阴撤退到桑墟,并奉命准备接收宿北战役的伤员。 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宿北战役在宿迁以北地区激烈展开,这是解放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共同参与。此役中,共有21530名国民党军人被消灭。在战役期间,苏北国际和平医院在桑墟的分院接收了来自前线的2444名伤员。 到了1947年9月,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进逼,原本位于较为后方的和平医院面临前线的压力,迅速转变成了前沿医院。在这种情况下,陈海峰领导三个担架团,运用简陋的运输工具,带领2000名伤病员成功穿越了国民党紧密封锁的陇海铁路线。他们最终到达山东夏庄的蛟龙湾与赣榆欢墩埠一带,并在胶南地区重建了华东军区第一总医院,继续为战争中的解放军提供医疗支持。 齐仲桓在抗日战争期间加入了新四军,最初担任卫生处保健科长,此后因表现出色,1941年晋升为新四军卫生处的医务主任。在这一职位上,齐仲桓不仅处理日常医疗事务,还负责改善部队卫生条件和防疫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战士的健康水平和战斗效能。1942年1月,在陈毅将军和刘政委的鼓励和关心下,齐仲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四军初期八位著名军医之一。 然而,齐仲桓的生涯在1958年遭遇重大挫折。当时他已是卫生部的助理部长,但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判为“右派”,不仅被开除党籍,还从行政七级被降至十三级。这一打击使他失去了所有官职,被下放到承德医专从事基层工作。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齐仲桓一直未能摆脱心理的重负。直到他有机会来到北京与陈毅会面,这位曾是新四军的老首长和当时的副总理及外交部长对他表示了深切的关心。陈毅询问了齐仲桓在承德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也不忘问候他的家人。在这次会面中,齐仲桓提出了希望重新回到党内的愿望。陈毅以党的宽容政策安慰他,表明即使被错判为右派,只要坚持真理,错误总会得到纠正。陈毅还坚定地告诉他,对于任何一个曾为党做出过贡献的同志,党是不会遗忘的。 齐仲桓从1958年12月31日起,被派至承德医学专科学校公共卫生教研室担任教员。此时,齐仲桓已经是被标签为需要“监督改造”的人员,尽管1961年他被摘除了“极右”之名,却未能恢复党籍和原有工作。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齐仲桓持续面对着个人职业和政治生命的双重挑战。尽管处境艰难,他对自己的未来仍保持着一线希望。这种希望部分来自于与陈毅元帅的一次会面。陈毅在接见齐仲桓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这给了齐极大的心理支持。尽管陈毅自身不久后因参与“二月抗争”而被迫检讨,并被调离北京至河北省石家庄,这次会谈仍然成为齐仲桓心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齐仲桓在承德的生涯中,虽然职务只是一名教员,但他对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贡献是显著的。他不仅在教学中投入极大的热情,还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尽力提高当地的卫生水平。然而,他的人生在1970年4月24日戛然而止,含冤去世,未能见到自己名誉的恢复。 来自 刘幼樵编. 血战朱家岗 两代人心灵对话[M]. 2022

0 阅读:133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