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六瓣、五瓣、两瓣——聊兰花之花画法
我乃清和堂主人范云峰,与诸君再度相聚,共赏书画之美。前天,三语与大家一同探寻了兰花叶子的精妙画法,今日,三语把目光投向兰花之花,深入领略其独特的绘制奥秘。
兰花,这一优雅脱俗的植物,宛如一位气质高洁的仙子,以其淡雅的姿态和清幽的香气,长久以来备受人们的钟爱。兰与蕙,虽皆属兰花家族,然而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兰通常一茎一花,独自绽放,尽显孤芳自赏之姿;蕙则一茎多花,花团锦簇,热闹非凡。尽管如此,它们的花型结构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仅仅在花瓣的肥瘦、曲直以及大小方面存在差异。
当蕙兰盛开之际,花朵繁多,一串花中五至十朵不等,自下而上依次绽放,那尖尖的花瓣占据多数。在藏与露之间、敛与放之际、俯与仰之中、欹与侧之态里,皆充满了动人的姿致,仿佛一群轻盈的舞者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尽情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婀娜多姿。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审视,兰花的花朵通常由六瓣组成,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三瓣之中,有两瓣相互对称,当中的一瓣则向外翻卷,别具一番韵味。而外层的三大瓣则犹如主角一般,占据着视觉的重要位置,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画家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兰花的神韵,常常将内层的三瓣概括为两瓣。如此一来,内外两层共计五瓣。绘画之时,内层紧裹,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欲语还休;外层开张,恰似一位热情奔放的舞者,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魅力。先点内层的两瓣,再点外层的三大瓣。而这外侧的三大瓣,无疑是描绘兰花时需要着重表现的重点。通过笔的提按顿挫、伸屈变化,将不同朝向飞舞飘逸的外侧瓣姿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笔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次的转折和停顿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与思考。那灵动的神韵,仿佛能让兰花从纸上跃然而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在点画外瓣的位置时,需要依据花形的俯仰正侧以及背面的姿态来决定瓣姿的变化。这不仅考验着画家对兰花形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更要求在行笔时,注重笔意的连贯和笔法上的灵活多变。每一笔都应该是自然流畅的,如同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毫无阻滞。每一次的转折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如同舞者的转身,优雅而灵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兰花的美丽与神韵完美地展现出来。
绘画兰花之花,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需要在不断地实践和领悟中逐渐掌握其精髓。只有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兰花的独特魅力和灵魂所在。用笔墨描绘出的兰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让这美丽的花朵在纸上永远绽放,让兰花的神韵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留存。
范云峰甲辰七月二十五黄山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