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吴成德,可回国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军职!当人们看到他的遗物时,不禁大吃一惊!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吴成德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面对严寒和物资匮乏,吴成德带领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击退敌军进攻,赢得赞誉。 寒冷的冬季,他们需要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跋涉行军;物资短缺,他们不得不省吃俭用,有时甚至要忍饥挨饿。但吴成德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增。无数次,吴成德和他的战友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的英雄气概,与敌人浴血奋战。 在突围过程中,吴成德选择与伤员们在一起,主动放弃突围机会,展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吴成德所在的部队面临着敌军的疯狂进攻。弹尽粮绝,腹背受敌,形势万分危急。 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撤退令传达到吴成德手中。他二话不说,带领部队朝汉江方向挺进,以自身安危为代价吸引敌军火力,为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创造了宝贵的战机。 然而,他们很快遭遇了敌军的夹击。在突围过程中,吴成德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与身边的战士一起突围,还是留下来照顾那些负伤的战友? 在生死攸关之际,吴成德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毅然放弃了逃生的机会,选择与伤员们共同面对险境。 在随后的日子里,吴成德带领伤员们在大山深处坚持游击战。他们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但面对敌军的层层围剿,他们终究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或被俘。 当吴成德被俘后,他的真实身份很快就被敌人识破。美军意识到吴成德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俘虏。 即使在最残酷的折磨面前,他也没有流露出一丝软弱,没有吐露一个字的军事机密。 美军多次派人来劝降,他们许诺给吴成德优厚的待遇,甚至承诺让他去美国安享富贵生活。但面对敌人的诱惑,吴成德只是冷笑以对。 停战协议签订后,吴成德被遣返回国,期待能够重新投入战斗,在审查中,吴成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尽管吴成德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在被俘期间也始终保持坚定信念,但历史的偏见并未放过他。仅仅因为被俘的经历,他就被剥夺了党籍和军籍,遭受了不应有的惩罚。 这对于一个为党和人民流过血、洒过汗的革命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戎马倥偬的沙场,到农场的田间地头,吴成德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阴霾,中央开始为那些因战俘身份而遭受不公对待的干部重新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吴成德沉冤得雪,重获党和军队的认可。但这位久经考验的革命者,依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晚年时光里,吴成德始终不忘为国为民的初心。他节衣缩食,将工资所得慷慨捐赠,用于教育扶贫、灾后重建等公益事业。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资料: 《吴成德: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文史博览》2008年第6期,第41-43页
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
福星徠说事
2024-09-28 10:54:00
0
阅读: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