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躁狂患者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鬼神作祟,因此古人有“十三鬼穴”抑制七情...
张正浩是我
2024-09-28 12:57:15
抑郁症躁狂患者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鬼神作祟,因此古人有“十三鬼穴”抑制七情之鬼,驱逐情伤之秽。
-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就明确记载了“十三鬼穴”为治疗情志之病的经验穴。专门治疗精神疾病,99%的人都不知道,快失传了!
-
对应的也有了近些年名声大躁的“鬼门十三针”其实大家对鬼穴很多都很熟悉
-
分别为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性为会阴(鬼藏),女性为玉门头、曲池(鬼臣)、舌下中缝(鬼封)。
-
其实关于“十三鬼穴”具体是那些穴位有多种说法,但都是建立在各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之上总结而来,记入经典。
-
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了十三鬼穴,“心痛善悲……心惶惶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
-
一、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能够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
二、大陵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
三、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
四、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
五、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
六、舌下中缝(鬼封),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
-
或者王执中撰《针灸资生经》“阴郗、间使、二间、厉兑治多惊”,“百会、神道、天井、液门治惊悸,通谷、章门治善恐”;
-
亦或明代杨珣《针灸集书》“曲泽、灵道、下廉、鱼际、少冲、神门、郗门,以上穴治惊,悲恐”。
-
皆多从心经、心包经而治之,因为“心藏神”出现情志疾病是神乱了。
-
那鬼针草何用呢?
-
它主要负责解热,解毒,消瘀散结,归肝经,大肠经,而抑郁,焦虑,正是大肠惹出来的祸。
-
写到这里突然感到有趣的是,咱们国人的哲学是“阴阳互补”,是否可以这样说神为阳,鬼为阴,神乱了是鬼盛,则从鬼穴中生神,达到身体阴阳平衡,倍感中医过去医家诊疗思路之精妙,及命名的有趣。
0
阅读:0
柚月
我家孩子以前也是仰郁,一年多,中葯西葯都吃过,没有效果,最后也是找到了对的方法,现在孩子已经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