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渔民打渔捡到一条160斤的大鱼,当天卖了300万后,结果第二天,渔政部门便收到举报,直接上门进行调查,结果男人只能乖乖的卖鱼的钱给吐了出来。 黄唇鱼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南海及台湾海峡沿海的特有鱼类,不同于其他鱼类,黄唇鱼的体型较大,体长可达两米,体重最高可超过100公斤。它们喜欢在温暖的海域中下层水域活动,以浮游动物、小型鱼类为食。 黄唇鱼最显著的外貌特征是它们的嘴唇呈黄色,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此外,它们的背部呈深蓝色,腹部为银白色,体侧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遭遇人类的破坏和污染,造成黄唇鱼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的物种,黄唇鱼已经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并明确规定,禁止捕捞和买卖黄唇鱼。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仍有一些人冒险违法捕捞黄唇鱼。 2011年,渔民何建呈和李大壮夫妇在例行出海捕鱼时,意外捕获了一条体重达160斤的黄唇鱼。当时两人可是花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这条鱼从海里给拉了上来,如此沉重的一条鱼,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当何建呈看到是一条黄唇鱼的时候,不由得大为惊喜。要知道,捕获黄唇鱼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此前很少有成功捕捉到。这让何建呈和李大壮十分的高兴,他们在心里盘算着,这条鱼一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随后,两人便将黄唇鱼带回了村里,面对他们的战果,村民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渔村。还未等何建呈和李大壮主动去找买家,就已经有一位来自广东的老板表达出了购买的意愿。 并且这位老板的出价可不低,愿意以一斤两万多的价格购买这条黄唇鱼。这个价格对于何建呈和李大壮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谁不想拥有这笔钱,但两人转念一想,国家是禁止买卖黄唇鱼的,如果他们这么做,不会是犯法的吧。 然而,何建呈的妻子表示,国家是有规定,但好像是超过一定的重量标准就不算是违法。眼前这条黄唇鱼高达160斤,应该早就超出了国家限定的范围。于是,几人便打算将这条鱼卖给广东来的这个老板。 谁知,村长在得知这一消息时,立马前来劝阻他们,他严肃地告诉何建呈和李大壮,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捕获黄唇鱼需要上报国家相关单位审核批准,严禁私自买卖。村长的一番话,让两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们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 就这样,两人悄悄的将黄唇鱼给买了,并成功拿到了300万的现金。就在何建呈还沉浸在金钱的喜悦之中时,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刚到手的300万也即将没了。 原来村里已经有人将这件事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当地的渔政部门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便迅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随后找到了何建呈的家。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查,何建呈显的有些紧张不知所措。 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他表示了否认。反而他的妻子却表现出了比较镇定的神情,她告诉工作人员他们把一条黄唇鱼给卖了,但并不知道黄唇鱼是不能捕捞和售卖的,一副不知情的态度。 之后,渔政部门的人员要求他们将非法所得的财产如数交还出来。尽管何建呈和妻子两人很是不舍,但相较于严重的法律后果,他们还是答应将钱全都上交。 事实上,非法捕捞珍贵鱼类的案例并不鲜见。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为例,近年来,当地渔政部门破获了多起非法捕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扬子鳄等珍贵鱼类的案件。这些案例中,不法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采取违法手段捕捞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这些案例充分暴露了一些渔民法治观念淡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触犯法律。渔政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珍贵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同时,也提醒广大渔民,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在很多沿海地区,捕鱼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些渔民靠着捕鱼发家致富,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渐减少,一些渔民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开始捕捞珍稀保护动物。这种现状令人担忧,不仅可能导致生态失衡,还可能让渔民陷入法律的困境。 何建呈和李大壮夫妇在捕获黄唇鱼后,没有按照规定上报国家相关单位,而是选择了秘密交易,最终导致事情败露。这一教训警示我们,遵守国家规定,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信息来源:环球网——160斤黄唇鱼卖出300万 揭秘"天价鱼"销售链
福州一渔民打渔捡到一条160斤的大鱼,当天卖了300万后,结果第二天,渔政部门便
瑛悦说事儿
2024-10-20 11:34:48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