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南至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直线,将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版图一分为二。 “胡焕庸线”也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生态分界线。在地形结构上,线以东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地势相对平坦的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东南部分,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线以西为地势较高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西北部分,多高山、高原。在气候上,线以东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线以西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胡焕庸线”与中国400mm年平均等降水量线较为贴近,线以东降水充沛,线以西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正是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也是一条重要的农业地理分界线,基本位于中国农牧交错带上,东南部以耕作业为主,西北部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从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差异悬殊。东侧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侧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最主要的7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全部位于该线东侧,全国经济排名前50的城市没有一个位于该线西侧,因而“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科普地理通过地图看世界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
紫电亦青霜
2024-11-22 07:19: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