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以一首咏雪词轰动全国,蒋介石得知后,马上叫来自己的秘

另子维好故事 2024-12-04 17:48:39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以一首咏雪词轰动全国,蒋介石得知后,马上叫来自己的秘书陈布雷,让他也写一首,压过毛泽东。可结果是,陈布雷找了一大堆的专家教授去炮制《沁园春》,自己却没有写一首,那么问题来了,以陈布雷的才气,他究竟能不能写出《沁园春·雪》?   其实,蒋介石的文稿一直让人代笔已经不是秘密,他身边有个大名鼎鼎的文胆,就是陈布雷。据说他小时候就在父母的影响下,非常喜欢写文字。   陈布雷之所以声名远扬,乃是因其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文化界占据着先锋者的重要地位。他手中之笔仿若犀利的宝剑,其文笔老辣,笔锋锐利,创作出诸多令人称许的佳作。早年,他就职于上海《天铎报》,那时的他便已崭露头角,文锋锐利。   后来跟随蒋介石后,担任贴身高参,最高官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在为蒋介石服务的漫长岁月里,蒋介石的诸多重要稿子皆出自他手,往往只是在他撰写的基础上,蒋介石稍作修改便予以发表。也正因如此,他荣获了“民国第一文胆”的美称,在蒋介石的秘书群体中,陈布雷与蒋介石的关系可谓极为亲近。   1945年,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到重庆,当时好友柳亚子索词,毛主席便送给他一首旧词,也就是1936年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重庆掀起了惊涛骇浪,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蒋介石见状,深感不妙,立即召见陈布雷,命他创作一首《沁园春・雪》的和词,甚至提出若他一人难以完成,可召集他人共同创作,一心想要“把毛泽东压下去”,   当时蒋介石向他询问,此词是否真为毛泽东所作,陈布雷如实回应,称据他所知,毛泽东对古代历史钻研颇深,造诣极高,创作这样一首词对于毛泽东而言并非难事。蒋介石听闻后,大为恼怒,当即下令召集大学教授、专家、作家等一众文人,要求他们皆创作《沁园春・雪》。   至于陈布雷究竟是否创作了和词,至今尚无确凿定论,虽未查到他的相关作品,但却发现了许多国民党文人所创作的同题词作,就连蒋介石本人也曾创作一首。然而,这些词作若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相较,可谓相形见绌,无论是在思想境界、气魄还是文学价值上,都难以望其项背。   或许陈布雷未创作或未公开其作品,与他坚守的气节有关,他内心深知自己的文学水平难以企及毛泽东,故而选择放弃创作,未在这场文化较量中盲目跟风。   这场因一首词引发的风波,最终虽不了了之,但却充分彰显出蒋介石此举的自取其辱。从才气的角度而言,陈布雷以文立身,若不是深陷于为蒋介石充当枪手的角色之中,凭借其才华本可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1948年,陈布雷选择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安静自杀。蒋介石得知后悲痛不已,没有想到,陈布雷跟随了自己大半生,最后竟然不辞而别。   陈布雷虽身为文官,却与众多国民党官员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为人谦和有礼,在与人交谈时,必定以“先生”“兄”等尊称相称,由此常常给人留下既有谨厚长者之风又不失书生学者之气的良好印象。在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丛生、人人皆知的大环境下,陈布雷却宛如一股清流,淡泊名利,不为金钱与权势所诱惑。   他自进入蒋介石的核心团队以来,从未在升官发财方面有所奢求,仅依靠自己的工资维持生计,逢年过节蒋介石所赠送的些许礼物便是他为数不多的额外收入。据有人回忆,他去世后,家里所有的财富,加起来不过700元,所有的财富加起来没有3万。与国民党其他高层官员的巨额财富相较,可谓微不足道,仿若沧海一粟。   深入剖析陈布雷自杀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其一,陈布雷早已难以适应国民党政坛的复杂环境。在长达数十年的文字生涯里,他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他最为突出的不适应之处在于,身为文人,他却无法像其他作家那般自由地创作自己的作品,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逐渐侵蚀着他的心灵。   其二,大势已去的无奈与绝望。陈布雷自杀之时,正值1948年11月,彼时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大胜,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国民党高层内部亦是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官员们,皆在为自己谋求退路,无心政事,整个政权呈现出分崩离析之态。陈布雷对国民党、对蒋介石已然失望至极,然而他却深感自己已深陷其中,难以回头。   陈布雷无疑是有才的,他的文学才华在民国文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是,如果想要能写出毛主席《沁园春》这样的词,单凭才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气势、胆略和胸怀。

0 阅读:191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