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2》真心好看。制作水平不多谈,肉眼可见的行业顶尖。尤其精细还原上海老屋陋巷的一面,让我这个外乡人倍感亲切。
阿娟跟朋友们和我一样,从天南海北、一个个小地方来沪,上海与我们浸淫最深的,其实是它局促和邋遢的一面。大都市的璀璨光彩,对阿娟们来说,仍属不可及的远景。
这是武最早初的发生场合,民间。
我因此钟情这个系列的主题演变,从舞狮推进到武术,其实并不突兀。舞狮原本是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是武之民间底色的显现。
在第一部,舞狮已经是落寞的行当。舞狮是为了证明一点下位者的尊严,而不是求得任何实务。第二部延续了这种存在意识。从舞到武,以实证虚的冲动没有变。
《雄狮少年2》的质感,让人想到香港武侠文化黄金年代。在变化的世界里,武是一种守拙的办法。香港电影里,武要抗争的对象是洋枪洋炮,丛林法则。武通过守住古典世界的道德底线,来捍卫弱势者。
《雄狮少年2》继承了这个传统,它的武指向一个更灵活、更高效、更功利的现代价值,现代的“丛林法则”。你说那是资本也行,你说那是城市化也行。总之,武的重点,不在于求精,而在于守拙。
《一代宗师》里,叶问到香港武馆应聘,他有言在先:跌打正骨,内功点穴,一概不会;无瓦遮头,舞龙舞狮,一概不教。上世纪四十年代,已是武的末法时代,但武仍有一些实务的尊严在,叶问要以此守护武的形而上。他在守拙。
今天我们已经不谈武。论武的小说早已消亡,演武的电影也已式微。武被一些更加细分和具体的名词所替代,我们说搏击,防卫,塑形,保健,竞技,武的精神旨趣,武作为一种生存哲学,已经不再被提及。
阿娟毫无天分,阿娟的伙伴们都是城市里的失意者。他们都有人生问题要解决,又缺乏融入主流的能量,于是,武成为他们肉体与心灵的最后防线。他们也在守拙。
中国人的武被高度哲学化,其中攻与守的价值,就在于在不确定的时候,你能识别你要迎接和守护的东西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将少年比作刚刚住进新屋的人,而我们这些老去的人、要更早离开世界的人,就像准备退租的租客,我们当然不在乎这个世界有多么脏乱差。“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人开始变俗,是变得油滑善变,退逊妥协。而少年之所以能不俗,也因为他们能够安于道,守住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对阿娟来说,舞狮还是武术,无需偏执于形式命题,因为他们真正要捍卫的,是生活洪流中内在的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