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伟人毛泽东,小时候让人感动的五件事 1.小时候就天赋异禀 在唐家坨的外婆家,毛泽东的舅舅文正莹非常有才,创办了一个私塾,专门给幼年的孩子传授知识,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七八岁的年纪。但毛泽东2岁时就来到这里。 毛泽东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但是都夭折了,他在家人眼里还是“老三”,所以外婆给起的乳名是“三伢子”,因为希望他像石头一样坚强,所以叫“石三伢子”。 在他2岁时,其实还不到读书的年纪,只是在私塾里玩耍,也就是这样,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舅舅发现毛泽东的读书天赋后,曾刻意培养。 文正莹从小就饱读诗书,精通古史,他除了培养毛泽东简单的读书识字外,还教给他很多古诗和古典,他也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毛泽东接受新知识非常快。 8岁时,毛泽东被父亲从唐家坨接回家,此时毛泽东已经可以借助舅舅给的《康熙字典》阅读古典小说了,所以毛泽东小时候的天赋培养,离不开舅舅文正莹的栽培。 2.令郎气表不凡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人非常精明,当过兵,而且耕地非常有方法,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文化,在语言上常常由于咬文嚼字吃亏,所以他希望孩子们可以上学读书, 所以在毛泽东8岁那年,毛顺生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读书,这是一座祠堂一样的建筑,两面有非常高的烟囱,中间是一个方形的天井,毛顺生常常从家里给他带来饭菜,让毛泽东中午就在学校吃饭。 据韶山的很多资料记载,南岸私塾的老师叫邹春培,他对幼年毛泽东非常夸赞,虽然幼年毛泽东很调皮,还经常逃课,但周春培对毛泽东的聪明是非常夸赞的,他曾对毛顺生说:令郎气表不凡,日后一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 3.小时候就热心帮助别人 毛泽东小时候很喜欢帮助别人,这来源于其母亲文七妹的善良。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曾说,他的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且信佛,每当有来长沙乞讨的人,文七妹都会拿出家里的食物施舍,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毛泽东。 有一次毛泽东在米店打工,得知快要下雨了,父亲安排他马上跑回去把家里晾晒的稻谷收起来,当毛泽东路过邻居一个大娘家时,发现大娘也在慌忙地收拾稻谷,但大娘腿脚不便,背上还背着一个娃娃,毛泽东二话没说,先去帮大娘收拾农作物,但是自己家的却被雨淋湿了。父亲毛顺生得知后对他一顿批评。 还有一次,因为长沙的营生出了问题,父亲先让他拿着给结算的工资回家,在路上毛泽东遇到了乞讨的难民,毛泽东把自己手里的钱分给了难民,当毛顺生得知后,对毛泽东又是一顿批评,但是文七妹却非常支持毛泽东的做法,当毛顺生要打孩子时,文七妹就把孩子护在身边。 4.小小年纪就会作诗 毛泽东一生都表现的性格外向,而且小时候就极其聪明,一次和父亲争吵,父亲要打他,他就跑到院子里的池塘边上说,如果父亲再打他,他就跳下去,就这样,父亲不再打他。 1906年,毛泽东转到井湾里私塾读书,他在这里的老师就是毛宇居,有一次毛宇居出门办事,让孩子们自习。等到毛宇居回来,发现一半的孩子都不见了,原来被毛泽东带到山上摘果子去了。 毛泽东在韶山的调皮是出了名的,毛宇居自然十分生气,等到毛泽东回来后,毛宇居便决定“惩罚”一下他。 毛宇居问他:“谁让你乱跑的?”毛泽东回答说,在教室学习不好,在外面开阔视野,毛宇居自然不买账,便想用出题的方式,考考毛泽东。 毛宇居说,那我出一道题,如果你回答上来这件事就此作罢,如果回答不上来,那就等着挨板子吧。 毛宇居走到院子里的方井边上说:“我要你赞井!”毛泽东在井边转悠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说: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听到后也是一惊,毛泽东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才思敏捷,而且做出来的诗也非常漂亮,这样的的孩子处变不惊,出口成章,将来必成大器。 5.第一次离开韶山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受到表哥文运昌的启示,决定去湘乡外的东山学堂读书,但毛顺生不同意。 在毛顺生心中,他想让毛泽东以后继承他的家产,当一个贩米的生意人,但毛泽东立志要出去学习,所以在一天晚上告别了父亲,挑着行李和书籍,步行五十多里,进入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临走前,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意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关于伟人毛泽东,小时候让人感动的五件事 1.小时候就天赋异禀 在唐家坨的外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1-08 18:25:01
1
阅读: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