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与滦平奇花的传说 在承德滦平的绿水青山间,隐藏着一段和巾帼

积善承德 2025-01-16 06:14:39

樊梨花与滦平奇花的传说 在承德滦平的绿水青山间,隐藏着一段和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美丽传说,这个故事还与延庆的四海镇以及那段雄伟的古长城有关。 传说,大唐贞观年间,樊梨花奉圣旨挂帅西征。大军一路浩浩荡荡,行至如今滦平这个地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困住了。这里山峦重叠、沟壑交错,密林像迷宫一般,而且春末夏初的时候,细雨蒙蒙,道路泥泞,大军前行的脚步频频受阻,士兵们身心疲惫,士气极为低落。 樊梨花牵挂着战局,忧虑之下,独自骑马进山探寻道路。在那幽深的山坳里,一丛丛奇异的野花进入眼帘。这些野花植株大概高一尺左右,繁茂的枝头上开满了一串串像槐花一样的粉红色花朵,娇艳又不失柔美,在雨雾朦胧中散发着柔和的光亮。樊梨花不禁眼睛一亮,心中暗想:“如此娇艳的花儿,生长在这偏僻的山野,难道是上天给我们的启示?” 无巧不成书,随军的军医当时正因药材匮乏、疫病在军中隐现而忙得焦头烂额。看到这种花后,经过一番检查,惊喜地大叫,原来这种花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于是,樊梨花马上命人采集,军医精心熬制成药剂分发给将士们。没过几天,患病的士兵渐渐康复,全军上下的阴霾一扫而空,精神抖擞。 之后,樊梨花率领士气高涨的大军继续西进,不久就来到了四海镇。四海镇作为军事重镇,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四条河流在此汇聚,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当时,火药山东西线一带本就是边防要地,经常遭受外敌侵犯。樊梨花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决定在此驻军设防。 她首先登上了高耸入云的火药山,此山又叫火焰山,海拔1141米,山峰形状虽然普通,但因为有九眼楼和长城结点,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樊梨花曾在此制造火药,她带领士兵们找遍山间,寻来硝石、硫磺等原料,利用山上的一个天然洞穴作为工坊,又搬来巨大的碾盘,没日没夜地研制。至今,那个制作火药的碾盘还遗留在山上,见证着那段艰苦的历程。而她制造的火药,后来在与番将杨凡的对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掸马峪一役中,大败杨凡,令敌军望风而逃。 在四海镇周边作战期间,樊梨花充分利用地形,巧妙安排布局。比如附近村子的名字,也都因她的征战故事而得来。第一座敌楼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楼,第二座就叫二楼,据说每次战前,她都会在这些敌楼间穿梭,鼓舞士气,查看敌情。还有郭家湾,原来叫裹脚湾,传说是因为在此薛丁山枪挑了樊梨花的裹脚布,这个别样的故事给当地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而位于火药山之巅的九眼楼,更是战略要地。它是万里长城最大的烽火台,上下共3层,每面9个箭窗,九个瞭望孔连接三道边墙,气势雄伟。樊梨花的点将台就在九眼楼的西边,这里地势非常险峻,是驻守士兵将领的营地。樊梨花常常站在点将台上,检阅军队,发布军令。她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英姿勃勃,威风凛凛。出征前的点将仪式特别震撼,她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激励着将士们奋勇杀敌,将士们在台下高声响应,声音响彻山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四海镇一带隶属于滦平,樊梨花的英勇事迹在滦平与四海镇一带代代相传。因为感念她的美丽和勇敢,滦平百姓把山中的那一丛丛神奇的粉花叫做“樊梨花”;有人说曾看到樊梨花在花丛旁研讨兵法,那粉色花瓣落在兵书之上;还有孩子说在溪边玩耍时,恍惚看到樊梨花的英姿倒映在水中,与溪边盛开的樊梨花相互映衬。如今,还有人经常讲起樊梨花的故事,每当人们登上长城,看到九眼楼,或者路过那些有着特殊名字的村落,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樊梨花的飒爽英姿,仿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从未远去。 时隔千年,现在,每逢初夏时节。如果您来到滦平,你还能轻易地在山间找到这种被称为樊梨花的野花。非常神奇的是,这种花的学名叫花木蓝,是豆科木蓝属的小灌木。 这个名字可以让人轻易地联想到另一位女英雄的名字,花木兰。无论是花木兰还是樊梨花,这种美丽的野花仿佛都和巾帼英雄有着神奇的渊源。 如今,虽然四海镇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划归延庆了,但那段关于樊梨花的故事,依旧在滦平与四海镇的山水间、在每一年樊梨花盛开的芬芳里代代传承,好像仍然能在樊梨花热烈而美丽的花丛中,看到女英雄美丽的面容和染血的征衣。

0 阅读:1
积善承德

积善承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