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一位农村老汉出现在了中南海门前,一上来就说,要找“老朱”,而且还有要紧事,警卫员问“老朱”是谁,没想到老汉说是“朱德元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人名叫罗忠文,全面抗战初期,他是朱老总身边的炊事员。 一提到炊事员,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做做饭就行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战争年代,身为炊事员的罗忠文拿起枪来,就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兵。 比如说,有一次,罗忠文听闻前线吃紧,日军的攻势太猛烈,我军寡不敌众,吃了不少亏,他二话没说,直接端起枪来冲到了前线,击毙了好几个日本兵。 接连几天的战斗,罗忠文“收获颇丰”,虽然身上也负了伤,但他还是觉得值了,但一次战斗过程中,罗忠文因为打得太过投入,竟跟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等他反应过来后,身边的战友都不见了。 罗忠文想要寻找大部队,但又不知从何找起,走着走着,他就直接躺在了敌人的尸体上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过来时,身边围了好几个八路军战士,他获救了。那么问题来了,战士们是怎么找到罗忠文的呢? 罗忠文端起枪投入战斗之后,后方的朱老总就知道了这件事,但战斗过去,许久都不见罗忠文的身影,朱老总就很纳闷。 原来,朱老总跟罗忠文的关系非常好,一方面是罗忠文做的饭菜好吃,另一方面是罗忠文这个人很有幽默感,每次被他的话逗笑,朱老总都感觉身上的压力少了很多。 罗忠文的失踪引起了朱老总的格外关注,他即刻下令,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罗忠文找到。 战士们好一番寻找,终于在死人堆里找到了正在睡梦中的罗忠文,当他得知是朱老总派人来的之后,眼角里都泛起了泪花。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朱老总对罗忠文有救命之恩,罗忠文也给予了回报。 一次,战士们在行军过程中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这条河水流湍急,朱老总水性不好,该怎么过河呢? 这个时候,罗忠文主动站了出来,充满自信地表示:“我可以背着老朱过河!” 在这里要提一下,罗忠文称呼朱老总为“老朱”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相反,这是两个革命家之间表达情谊的方式。 也正是靠着罗忠文的帮助,朱老总才得以顺利渡河,经此一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说是过命的交情也不为过。 战争年代,罗忠文遭遇了太多伤病,再加上他年纪大了,所以在建国后,组织准备把他留在北京照顾。 可罗忠文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他主动要求回老家工作,组织的工作人员一商量,决定让他当个乡长,可罗忠文又拒绝了,他不要官,只想老老实实当个农民。 罗忠文是个对革命有功的人,家乡人也对他十分尊敬,虽然没有职务在身,但他在家乡却很有威望。 时间来到1960年,湖北遭遇了“粮食减产”问题,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甚至出现了饿死的情况,罗忠文看不下去,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希望找朱老总帮忙。 在中南海门口,罗忠文还是习惯性地叫了一声“老朱”,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忘记两人的革命经历。 见面后,两人都格外激动,但罗忠文并没有过多寒暄,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来意:“湖北省咸宁县饿死人了。我利用田边地角种点粮食,被生产队没收了……” 朱老总听后深深叹了一口,最后语重心长地回复说:“这两年国家在还外债,有点困难,以后会好的。你回去告诉当地干部,田边地角可以种粮食……” 回去后,罗忠文按照朱老总的吩咐把指示传达了下去,同时,在朱老总的帮助下,湖北政府也发放了不少救济粮,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粮食危机”。
上世纪60年代,一位农村老汉出现在了中南海门前,一上来就说,要找“老朱”,而且还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1-16 15:49:04
0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