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山东的高中生朱观景面临高考,每天往返学校约30公里,严重影响学习。他想租住学校附近,但家境困难。偶然间,他在67岁的朱大娘家找到了住处。朱大娘家境贫寒,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只剩她和小女儿。当得知朱观景的困难后,她决定无偿接纳他入住。
朱大娘用最质朴的方式照顾朱观景,烧好洗脚水,做粥,包饺子,冬天用麦秸为他保暖。在她的照顾下,朱观景在高考中取得了山东省历史单科第一,并顺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的司法系统工作。
2020年,一通电话打断了他的生活节奏。他得知朱大娘健康恶化,为她放弃了北京的工作,返回家乡照顾她。朱观景瞒着家人同事,仍以在北京工作的名义与家人联系,但最终被表妹撞破秘密。父母知道后既愤怒又不理解,认为即便是报恩,也不能牺牲自己的前程。然而朱观景坚定认为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在照顾朱大娘的九年中,朱观景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借了十几万为她治病。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朱大娘的健康逐渐好转,生活能够自理。随后,他为朱大娘请了保姆,重新规划未来。2013年,他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通过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成为法制办的工作人员。
随着网络的发展,朱观景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他被视为感恩和责任的象征,有网友称赞他为人性高尚的典范。即便错过了更多的机会,他始终坚持内心的选择。
如今,朱观景重返职场,实现了职业的理想,但他未曾忘记那段陪朱大娘度过的艰难岁月。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处,亲情和友情都值得珍惜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