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山西佛光寺,林徽因触摸着“宁公遇”久久不言,神情肃穆,丈夫梁思成记录

山史里记 2025-01-22 17:14:06

1937年,山西佛光寺,林徽因触摸着“宁公遇”久久不言,神情肃穆,丈夫梁思成记录下了妻子这一刻,只有他明白这一刻是有那么的不容易。   1932年到1937年之间,林徽因与梁思成踏遍了万水千山,考察了我国大大小小137个县市,只为找到中国遗留的唐代木构建筑。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百姓民不聊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见证中华文明辉煌的精美古建筑,也所剩无几。   当时时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伊东忠太甚至还放出话来,说是后人如果想要看到或者研究中国唐代建筑,就必须到日本,因为中国国内已经没有留存的唐代木构了。   听到此话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们要走遍全中国,一定要找到中国留存的唐代木构,他们坚信,民间一定会有遗存的唐代木构。   1932年6月时,林徽因还给位于香山养病的胡适写信,言明了国内对古建筑漠视的残酷现状,并且再次表了决心,说是“要吓日本鬼子一下,省得他们目中无人。”   而这本就是个非常辛苦的差事,那个时代中国的基础设施本就不像如今这般发达。   再加上林徽因的体力也不如男子那般充沛,所以在走访的过程中,林徽因也吃了不少苦。   可她却从未抱怨过,甚至还和男子一般爬上爬下,吃了不少苦,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用自己的双脚探索了1823座古建筑,并留下了1898张测绘图。   而在1937年时候,林徽因也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唐代木构。   那时候正是六月份,林徽因和梁思成通过古书中留下的线索,来到了位于山西五台县的佛光寺。   一推开庙门,一座古朴的寺庙便出现在了他们眼前,林徽因和梁思成按捺下心中的激动,继续沿着布满青苔的道路向前走。   在位于寺庙一角的藏经阁里,他们发现了一块倒卧着的石碑,碑上写着“宁公遇”三个字,无疑,这座石碑会成为林徽因和梁思成判断该建筑年代的重要线索。   在经过一番寻找之后,林徽因他们发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女子雕像,正当他们猜测该雕像的身份时。   林徽因偶然发现,落满了灰尘的横梁上似乎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了一些字迹,而等她擦干之后,才发现这些字迹写的“女弟子...宁公遇”这几个字。   而林徽因在将其与一开始发现的石碑上的字一对比之后,这才坐实了雕像的身份。   有一种猜测认为,宁公遇其实是宣宗时期曾担任神策军右军中尉的王元宥的妻子。   虽然这种说法至今尚未得到证实,但是除此之外,林徽因和梁思成还在寺庙内部发现了许多唐代的壁画、书法、雕塑等等文化遗产,也坐实了佛光寺是唐代建筑的身份。   而就在林徽因抚摸宁公遇雕像沉思之时,梁思成按下了快门键,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这一刻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学术层面。   到了后来,因为战乱,林徽因和梁思成不得不带着家人四处辗转,后来的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又开始为了保护北京城内的古城门而四处奔波。   可惜的是,当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毕生心血去找到负责人,并将其连日来的方案交由审查时,却被一句“鸟笼鸡舍”批判的一无是处。   一生都热爱古建筑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他们心心念念的古城门,但历史,却将他们永远地铭记了下来。   (信息来源:通往大唐的坐标:《大唐西域记》背后的林徽因与梁思成——2023-06-20 17:57·中国美术报地道艺术.)  

0 阅读:48
山史里记

山史里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