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一名退伍军人偶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在当地政府的退伍军人安置名单上,而且还已经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男子很疑惑,明明没人给自己安置工作,为何自己会在名单上,而真相令他难以接收!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仵瑞华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渴望改变命运的火焰熊熊燃烧。 1992年,他响应号召入伍参军,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哈尔滨的三年军旅时光,他在部队里挥洒汗水,学习技能,也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995 年,退伍后,部队首长告知仵瑞华到当地民政部门报到,即可得到工作安置,这对仵瑞华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这对他贫困的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希望。 于是,回到老家后不久,他便急切地到郸城县民政局上交了退伍军人相关的档案证明材料。 然而,命运却在此刻开始捉弄他。资料上交后,工作通知却迟迟不来。 他多次询问负责安排工作的人员,得到的答复总是没有空缺岗位,只能继续等待。 这对满怀期待的仵瑞华来说,无疑是一盆盆冷水浇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家庭条件差,没有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在家苦苦等待近一年后,1996年,仵瑞华无奈地选择南下打工。 由于没有学历,仵瑞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只能在汕头和上海蹬三轮车,每天要在烈日下或者寒风中穿梭于大街小巷,双腿不停地蹬着踏板,身体疲惫不堪。 他也做过水电工,在建筑工地上爬上爬下,在狭小的空间里布线、安装水管,一不小心就可能受伤,而且工资却并不高。这些工作的辛苦,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 在外漂泊多年后,仵瑞华看到年迈的父母,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008年,他回到了郸城县,用多年打工攒下的钱,又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在白马镇上开了一个水暖器材店,试图重新开启自己的生活。 但他知道,自己那颗想为人民服务的心,再也没有希望了。 就这样过了 10 多年,2019年10月,仵瑞华偶然看到河南郸城县政府公布的全县退伍军人工作安置情况名单时,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原来,早在1996年,他就已被安置到郸城县白马镇政府工作,并且现在已经成了一名“高级工”。 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冒名顶替了。多年的漂泊、艰辛的打工生涯,本可以不用经历,如果没有被冒名顶替,他的命运将会截然不同。 他愤怒至极,这是对命运不公的呐喊,是对被剥夺的权利的抗争。于是他开始举报投诉,却接到了一通电话。 对方自称是郸城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他表示是中间人,想帮假“仵瑞华”和解,愿意给仵瑞华一部分补偿,算是花钱买下这份工作。或者仵瑞华支付10余万元,将这份工作买回去! 抢了自己的工作,还要自己花钱买回去,仵瑞华觉得这实在是欺人太甚,愤怒之下骂了对方一通,随后便将此事上报到了当地县政府, 他心中怀着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希望能够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 2019年12月,郸城县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在调查组的深入探寻下,事件的前因后果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那个冒名顶替的假“仵瑞华”名叫徐勇,1979年出生,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本没有兵役经历。1996年,徐勇的父亲为了给儿子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竟然使出了如此卑劣的手段。 他出钱找到“有关系”的亲戚帮忙,而这位亲戚又认识在郸城县南丰镇工作的齐国成和民政局退伍安置办的工作人员郭守志。 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二人罔顾法律与道德,操弄起了这出冒名顶替的丑剧。他们让徐勇顶替了仵瑞华的位置。 当案件调查清楚后,警方雷厉风行地将全部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然而,仵瑞华对此结果并不满意,他希望政府能够给自己重新安排工作,毕竟这是他本应在多年前就享有的权益。 同时,他要求赔偿自己33万,这是对他多年来颠沛流离、艰辛打工的一种补偿。 仵瑞华多年来的遭遇,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反映出了在某些工作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监管缺失。 假“仵瑞华”14岁就开始参加工作,这显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 当地有关部门在审核筛查过程中,本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却未能发现档案材料造假,这无疑是工作上的重大失误,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事件应该成为一个警示,促使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审核机制,完善监管体系,确保类似的不公事件不再发生,让每一个人的权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2019年,河南一名退伍军人偶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在当地政府的退伍军人安置名单
张晓磊
2025-01-24 11:52:47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