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包围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员藏在枣堆里,谁知日军尝了一个枣子后,却想要把枣子都拉走!
“老槐树底下”,这句在硝烟弥漫的冀鲁边区流传的暗号,指向的并非一棵老槐树,而是一个在抗战时期默默奉献的家庭——常大娘一家,乐陵大常村,曾经的宁静祥和被日军的铁蹄踏碎。
1938年的秋天,日军侵占乐陵,烧杀抢掠,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村民们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下,民不聊生,房屋被焚毁,田地被烧光,战乱中,百姓四处逃难,大常村也未能躲过此劫,正当村民陷入绝望之时,肖华司令员带领八路军进驻乐陵,在当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村民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他们不仅保护村民免受日军侵扰,还教大家识字读书,宣传革命道理,鼓励大家团结抗日,八路军的到来,宛如黑暗中的一线曙光,照亮了大常村的未来,常大娘,这位普通的农妇,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和八路军的英勇,深受触动,她主动找到肖华司令员,请求将自家作为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点。
常大娘的院子宽敞,几个孩子也能帮忙放哨,是个理想的场所,肖华司令员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她的请求,从此,常大娘家便成了八路军秘密活动的中心,常大娘一家齐心协力,为八路军提供食宿、传递情报、掩护人员。
常大爷虽然聋哑,却能通过常大娘的手势准确判断八路军和敌人的到来,并及时做出应对,而孩子们则在村口放牛,为屋内开会的领导们站岗放哨,成为八路军的小小情报员,他们一家人的默契配合,为八路军的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槐树底下”,这句暗号,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诞生的,虽然常大娘家并没有老槐树,但这句暗号却成了八路军战士们心中的安全信号,象征着他们与常大娘一家之间深厚的信任与默契。
一日,肖华司令员与数名战士正在常大娘家商议战事,部署下一步作战计划。常大娘呢,如往常一般坐在门口纳鞋底,实则是在为他们望风。突然,伪军引着大批日军进村,四处搜捕八路军。常大娘察觉情况危急,旋即通知屋内的肖华司令员。
时间紧迫,肖华司令员已来不及撤离。常大娘灵机一动,急中生智,把他藏于院子里的枣堆之内,再用枣子掩住其身影。日军很快搜查到常大娘家,院子被翻了个底朝天,却一无所获,一个年轻的日本兵发现了枣堆,尝了一个后觉得很甜,便报告给了指挥官。
指挥官下令将枣子全部运走,千钧一发之际,常大娘灵机一动,大喊“鬼子抢东西啦”,同时,她的儿子常树芬按照事先的约定,在屋后制造声响,日军被声响吸引,误以为是八路军逃跑,立刻追了出去。
常树芬对屋后的枣园地形了如指掌,成功躲避了日军的追捕,待日军离去后,肖华司令员安全离开,常大娘一家凭借着机智和勇气,又一次保护了八路军,为了更好地支援八路军,上级领导决定在常大娘家挖一条地道。
常大娘一家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活儿,全家老小轮流上阵,常大娘带着几个儿子在地底下埋头挖土,常大爷负责推着小车把土一趟趟运出去,小儿子蹲在门口盯着外面的动静,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终于挖出了一条长60米、宽80厘米、高1米的地道1.2米的地道终于完工,这条地道成了八路军的秘密会议场所、武器弹药储存点和伤员救治点。
肖华司令员经常在地道里组织会议,常大娘则细心照料伤员,这条地道,见证了常大娘一家对八路军的无私奉献,也成为了抗战时期的一段传奇,她一家人的故事,是抗战时期无数普通百姓与革命军队紧密合作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