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将50毫升镭安全送到目的地,中国可能就成为了如今的巴勒斯坦,不仅百万平民流离失所,更别谈什么民族独立。 赵忠尧,1902年出生在我国浙江省,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尽管父亲一直都想为国家效力,但是却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他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培养,而赵忠尧也非常的懂事,自小就刻苦读书,就是希望可以实现父亲的愿望。 1920年,赵忠尧考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又在国立东南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赵忠尧去了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进修,同时,当时他还有幸在诺贝尔获奖者的密立根教授跟前受教。 1931年,赵忠尧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瑟福一起工作。瑟福看见赵忠尧为人非常的诚恳与勤奋,便送给他了50毫升的镭。赵忠尧从国外带着珍贵的50毫升镭回到中国,又再一次进入清华大学任教。 回国之后的赵忠尧在大学里面,开设了第一门核物理课程,同时还开办了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1937年7月7号,日本侵华战争开始,随着日本到处的杀伤掳掠,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得流离失所。之后,日军的一大行为,让赵忠尧无比担心,因为日军进入了清华大学的清华园。 为了不让实验室中的镭元素被日军掳去,赵忠尧决定将镭元素取回。不过好在的是,日本士兵对镭元素并不了解,它还完好无损的放在伪装的铅筒当中。这个时候,东西是找到了,可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这50毫升镭平安的运送出去。 此时的北平已经不同往日,路上到处都设有日军的埋伏以及他们设的关卡。若是这个时候被他们发现,那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赵中尧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将自己装扮成乞丐,从北京徒步至长沙。 赵忠尧随便在路上捡了一个脏坛子,就把50毫升镭放进了罐子里,随后他装作乞丐,混进了逃难的人群中。从北京到达长沙,路途遥远,赵忠尧深知身上的重任,他丝毫不敢马虎,即便是睡觉,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睡熟,就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将这么珍贵的镭丢失了。 赵忠尧为了躲避鬼子的搜查,他常常绕开大路,走山间的小路,饿了就找山间的野果,渴了就喝山间的小溪。他害怕白天查得严,就常常走夜路,因此也常常被山间的树叶刮伤,被石子绊倒,为了避免坛子被摔裂,他每每走路,都把坛子举高。可以说赵忠尧保护坛子,过于保护自己的性命。 大概走了一个多月,赵忠尧终于走到了长沙。他蓬头垢面,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拿着一个破旧的菜坛子,站在清华大学的临时校舍面前。学校的门卫见此,觉得甚是奇怪。门卫本想上前轰他走,他上前对门卫说:赶紧把校长叫出来,我有话对他说。 而当校长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校长都已经认不出他来了。梅校长看着眼前的赵忠尧,内心不由得心酸,他不知道,赵忠尧这一路是吃了多少的苦。同时也为他的这种牺牲精神,值得骄傲。 赵忠尧来到校长办公室,当把50克镭交给了校长之后,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而这么长时间的劳累,突然之间席卷而来。赵忠尧冒死带出来的镭,最后也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团队的研究下,成功进行了中子放射性元素的实验。 为了研制出原子弹,光凭这些实验还是不够的。1946年,赵忠尧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观摩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回国之后的他,就开始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同时还主持建造了中国质子静电加速器,为之后的核物理实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忠尧投身于教育事业,还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原子能专家。1998年,赵忠尧去世,尽管说他不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但是他所培养的好多学生,却拿上了这样的殊荣。可以说,赵忠尧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尽管在特殊的年代,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依然初心不改,一心为国奉献。 一个才书横溢的大学教授,为了保护50毫升的镭,将自己装扮成了一名乞丐,从这样的一件事情中,我们看出了赵忠尧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以及爱国精神。而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扬。
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将50毫
蜀山史道道
2025-02-19 17:27: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