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不会逼债的。”1979年,赞比亚从中国购买了12架歼6,可中国交了货却见不到钱,赞比亚原本想当老赖,可结果却令人意外。 1964年10月,赞比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就在同一个月,中国和赞比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建交后,中国向这个非洲兄弟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帮助赞比亚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当时的赞比亚虽然刚刚独立,但却雄心勃勃,希望能尽快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可惜的是,由于起点太低,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赞比亚举步维艰。 进入70年代,赞比亚更是陷入困境。国内经济每况愈下,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赞比亚与邻国罗得西亚的矛盾不断升级,战争一触即发。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赞比亚急需强大的空中力量来捍卫领空安全。 这时,赞比亚想到了中国。中国刚刚结束"文革"动乱,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了发展经济,中国需要大量外汇,而军火出口正是获取外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谈起了军购生意。 1979年,赞比亚向中国订购了12架殲击6型战斗机,合同总价970万美元。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歼6性能优异,作战能力强大。它曾在朝鲜战争、中印边境冲突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受赞比亚军方青睐。 考虑到赞比亚的经济状况,中国给予其相当优惠的条件,允许分期付款。双方约定,赞比亚先支付部分定金,余款可在一年内结清。就这样,12架崭新的"中国制造"战机飞抵非洲,为赞比亚空军注入了强心剂。一切看似那么顺利,谁能想到几个月后竟演变成一出闹剧呢? 12架崭新的歼6飞抵赞比亚后,中国方面满心欢喜,以为很快就能收到970万美元的全款。谁知道,赞比亚政府却拖延付款,理由五花八门。一会儿说国库空虚,一会儿又说汇率波动,反正就是不给钱。 最初,中方还比较客气,多次上门"友善催促"。但赞比亚方面油盐不进,屡屡食言。眼看着约定还款的一年期限就要到了,中方渐渐沉不住气,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要债的阵仗越来越大,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去国防部讨要欠款。 就这样僵持了几个月,赞比亚终于松口,表示可以先还157万美元。中方一看,好歹有了眉目,连忙点头同意。可是接下来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赞比亚再次玩起了失踪,余款就是不给。此时,中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赞比亚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他们是碰上"老赖"了! 中方的耐心逐渐耗尽,态度也强硬起来。催债的频率越来越高,口气也越来越冲。有时甚至不请自来,直接杀到赞比亚财政部长办公室讨债。双方剑拔弩张,关系降到冰点。 就在人们以为中赞"世纪军购"即将闹上国际法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一切。1985年,赞比亚国防部办公楼突发火灾,军购合同正本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赞比亚抓住机会,声称购机合同已毁,无法确认欠款数额,拒绝支付余款。消息传到中国,舆论一片哗然。许多人义愤填膺,认为赞比亚在耍无赖,玩弄中国。更有人建议,中国应该强硬起来,不惜使用武力讨债。 形势一度变得剑拔弩张,战争阴云笼罩在两国上空。是否要为这970万美元的军火生意兵戎相见?这个问题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经过反复权衡,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面对"合同被烧"这出闹剧,中国政府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选择了耐心沟通。他们明白,赞比亚不是有意欺骗,而是真的陷入了经济困境。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能见死不救,更不能落井下石。 在中国的善意感召下,赞比亚终于同意继续还款,但希望中方能给予更多时间和宽限。对此,中国表示理解,并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赞比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灵活调整每次还款金额,哪怕一次只还几十万美元也可以。这个提议让赞比亚感动不已,他们没想到中国竟然如此通情达理。 从那以后,中赞关系渐渐回暖。尽管还款进度依然缓慢,但双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到了90年代初,赞比亚终于还清了大部分欠款。这笔迟到多年的军火账,没有引爆战争,反而成了中赞友谊的见证。 中国的宽容大度,赢得了赞比亚的尊重和信任。此后,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1992年,赞比亚再次向中国订购了两架运-12型运输机。1995年,他们又追加订购了两架。 进入21世纪,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免除赞比亚等33个非洲国家的所有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当时,赞比亚获得的债务豁免高达1.5亿美元。中国的慷慨举动,让正在蒸蒸日上的中赞关系更加坚实。 2008年,赞比亚还清了所有购机欠款。回首30年的中赞军贸往事,两国领导人感慨万千。他们一致认为,中赞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中国是不会逼债的。”1979年,赞比亚从中国购买了12架歼6,可中国交了货却见
熹然说历史
2025-02-20 22:12:04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