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赵元任回国,清华校长有些为难,不知让他教什么。于是给他开设了八门课程,

熹然说历史 2025-02-20 22:12:05

1920年赵元任回国,清华校长有些为难,不知让他教什么。于是给他开设了八门课程,学生听后在清华炸了锅。很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 赵元任的故事,要从他五岁说起。那一年,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地的方言,外加家乡江苏宜兴话、北京官话、上海话、宁波话,一口气就是八种。消息传开,乡亲们都说他是神童,赵家上下也为有这么个聪明的孩子感到自豪。 随着年龄增长,赵元任的语言天赋愈发惊人。十岁那年,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还能用英语写诗作文。他的老师常常感叹,这孩子不简单,将来必成大器。一语成谶,他后来果然成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在方言研究领域首屈一指。 1910年,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很少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但赵元任凭着过人的智慧,获得了庚子赔款留学的资格,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被派往美国深造。他先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后来转学哈佛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罗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赵元任的学习领域非常广泛,主修数学之余,他还修读了哲学、物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罗素曾这样评价他:"赵元任先生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头脑最敏捷的一个。"在罗素的悉心指导下,赵元任在数理逻辑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1920年秋天,赵元任从美国学成归来,回到祖国的怀抱。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对这位年轻的学者赞赏有加,立即聘请他来校任教。可当梅校长拿到赵元任的简历时,他犯了难。 这位年仅33岁的青年才俊,学识之渊博、才华之卓绝,简直叫人不可思议。数学、物理、哲学、语言学,他样样都精通,简历上长长的学术成就和著作列表,看得梅校长眼花缭乱。这样一位全能型的学者,让他教授哪些课程好呢? 要知道,清华大学是以理工科见长的,数学、物理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语言学在当时还是一门冷门学科,哲学更是少有人问津。如果让赵元任只教一两门课,岂不是大材小用?可如果课程开得太多,他一个人又如何应对呢? 梅贻琦和同事们商议良久,最终拍板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破格为赵元任开设八门课程,让他在数学、物理、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长一一展示。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没有先例可循。 消息一传出,立刻在校园里炸开了锅。同学们先是震惊,继而是狂喜。要知道,能同时精通这么多学科的大师,在当时可是凤毛麟角。而现在,这位大师竟然要给他们授课,而且一口气开八门,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心存疑虑。一个人能把这么多学科都讲明白吗?课程会不会太难跟上?万一考不好怎么办?种种担忧萦绕在他们心头。但更多的学生还是充满期待,恨不得赶紧开学,去领略赵元任大师的风采。 开学第一天,赵元任走进教室,顿时掌声雷动。他身材修长,相貌儒雅,透着一股书卷气。他用几句妙语,就把学生们的紧张感驱散了。大家听他讲课,仿佛听一个长辈讲述自己的人生阅历,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一节数学课,赵元任从日常生活讲到微积分,从实际问题引出抽象公式,学生们恍然大悟。一节物理课,他又拿出各种奇妙的仪器,演示光电效应、万有引力等物理现象,同学们看得如痴如醉。哲学课和语言学课虽然晦涩些,但赵元任总能用浅显的例子解释深奥的道理,点拨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赵元任的课堂,总是一场智慧的盛宴。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丰富的人生阅历,娓娓道来。讲到有趣的地方,他会不时来个幽默诙谐的点评,逗得学生们哄堂大笑。 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思看穿。谁要是走神了,他会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或讲个小故事,让大家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久而久之,学生们上他的课,再也不敢打瞌睡了。 课堂之外,赵元任也在语言学领域持续耕耘。他考察方言,著书立说,他的田野调查笔记和录音资料,成为后世方言研究的宝贵财富。他参与创制国语罗马字,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他的著作《中国言语语法》,至今仍被视为研究汉语语法的经典之作。 除了学术成就,赵元任的感情生活也十分美满。他的妻子杨步伟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才貌双全。夫妻俩是著名的金婚伉俪,一生恩爱不渝。杨步伟不仅贤良淑德,还精通多国语言,在家相夫教子,在外助夫持家,堪称民国时期女性的典范。 赵元任的大半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先后执教于清华、燕京、北大等多所名校,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后来也成为一代大师,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等,都深受恩师赵元任的影响。 晚年的赵元任移居美国,但他心系祖国,常与国内学者保持联系。直到1982年2月25日,这位民国奇才才谢世,享年96岁。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智慧、幽默、爱"六个字,道出了人们对这位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