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孔祥熙23岁的长子孔令侃,在去美国的途中,竟偷偷和盛宣怀七儿媳,40岁的“白兰花”结婚,而且还是他母亲宋蔼龄的“牌友”,这让孔祥熙气得大骂:“孽种,孽种!” 孔令侃,作为国民党政权中重要人物孔祥熙的长子,早年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享有显赫地位。然而,尽管他一度身居高位,却与蒋介石及蒋家父子的关系极为复杂,充满了矛盾。尤其是在孔令侃离开中国、移居美国的过程中,他与蒋家父子之间的裂痕愈加明显,最终几乎断绝了联系。 在蒋介石眼中,孔家父子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孔令侃担任要职期间,孔家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贪婪无度的行为给蒋介石带来了深深的厌恶。蒋介石对孔家父子的怨恨,源自其对国民党内部腐败的反感,而孔令侃的财富积累与此类行为息息相关。蒋介石不仅对孔令侃个人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也把孔家父子视为政权败亡的部分责任人之一。 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孔令侃的尴尬局面尤为突出。在蒋介石盛怒的气氛下,孔令侃试图向蒋介石展示自己的忠诚与姿态,但蒋介石并未给予他应有的回应。更令孔令侃难堪的是,蒋经国因“扬子案件”对他怀有成见,始终不愿搭理他。孔令侃心情低落,面对两位蒋家的冷漠,他感到十分困惑。最终,孔令侃尴尬地鞠躬离开,不得不面对蒋家父子对他的冷遇。 此番冷遇也加速了孔令侃的决定。在感受到蒋家父子对其不满后,孔令侃迅速决定与父亲孔祥熙一同转移财产,逃避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波,最终选择移居美国,与蒋家断裂关系。离开后,孔令侃与蒋家父子的联系逐渐断绝,尽管他与宋美龄偶尔保持联系,但与蒋家父子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 孔令侃的母亲则是蒋介石的妹妹宋蔼龄。孔令侃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家中佣人成群,奉他为少爷,凡事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孔令侃养成了骄纵跋扈、目无尊长的性格。 大学毕业后,孔令侃并未脱离纨绔子弟的行列,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20岁的他在父亲的安排下空降政府部门,轻易获得中央信托局局长的职位。年纪轻轻就掌控庞大的金融机构,仗着手中权力,在上海滩横行霸道,就连一些德高望重的实业家也不得不对他卑躬屈膝。 1939年,孔令侃和宋蔼龄经常在家中设宴,邀请亲朋好友打牌聊天。其中最常来的就是盛宣怀之子盛升颐夫妇。盛升颐的妻子因皮肤白皙,人称"白兰花"。尽管已年过四十,却风韵犹存。孔令侃对母亲的"牌友"一见倾心,很快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面对年轻英俊、前途无量的孔家公子,"白兰花"也产生了好感。她厌倦了与盛升颐的平淡婚姻,渴望寻求刺激。于是两人很快堕入了热恋,情陷其中无法自拔。每次盛升颐带妻子来孔家做客,他们都会借口散步,躲在僻静处幽会私语。有一次盛升颐身体抱恙先行离开,孔令侃则主动提出要送"白兰花"回家。路上两人情不自禁,竟在车内激情缠绵。 婚外情很快就被孔家人发现。宋蔼龄对儿子与自己牌友的奸情感到震惊,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然而倔强的孔令侃铁了心要娶"白兰花",不惜与母亲反目。而"白兰花"也顾不得世俗眼光,毅然选择离开丈夫,投入孔令侃的怀抱。 为了逃避家人和社会的指责,孔令侃决定带"白兰花"远走高飞。1939年,他们偷偷踏上去美国的轮船,打算抵达后再举办婚礼。然而年轻气盛的孔令侃等不及那一天,竟在船上就与"白兰花"私定终身。婚后他给母亲发了一封电报,简单交代了此事。 宋蔼龄接到电报后勃然大怒,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孔祥熙。身为父亲,孔祥熙自然也无法接受儿子娶了自己妻子的牌友。他在电话中怒骂孔令侃是"孽种",痛斥这桩婚事简直是家族的奇耻大辱。然而木已成舟,再多的反对也无济于事。孔令侃和"白兰花"已经结为夫妻,谁也拆散不了他们。 从此之后,孔令侃整个人都变了。他再也不去花天酒地,而是潜心经营家业,努力工作。即便遭到父母和亲友的冷落,他也毫不在意。"白兰花"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他要用一生来守护这个女人。
晚年孔令侃身患重病,是"白兰花"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他,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