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华国锋低调参加女儿家长会,同学家长:请问您贵姓啊?
1974年的北京,春寒料峭,一所普通高中的教室里,家长会即将开始,学生们忙前忙后,空气中弥漫着粉笔灰的味道,夹杂着家长们嗡嗡的交谈声,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骑着辆二八大杠,悄无声息地停在学校门口,他没带秘书,没要警卫,就像其他家长一样,挎着个旧帆布包,步履匆匆地走进校园。
这位看似普通的家长,正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他来参加女儿苏莉的高中毕业班家长会,华国锋特意挑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尽量不引人注目,他不希望自己的身份打扰到这场普通的家长会,旁边一位家长跟他打招呼,问他贵姓,他只是简单地回答:“姓华,”对方没听清,他又用手掌写了个“华”字,这场家长会,于他而言,只是一次父亲的责任,一次了解女儿学习的机会。
1957年,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他积极推动“双百”方针的落实,组织各种座谈会,鼓励各界人士畅所欲言,他走访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代表,他不仅了解他们的想法与诉求,还尤为关注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助力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看来,唯有让大家畅所欲言、吐露真言,社会才会进步。
1958年,华国锋开始主管湖南的农村工作,他深入基层调研,发现许多地方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他决定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并强调要引入技术力量,避免蛮干,他经常和农民坐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产难题,并设法解决,他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甚至亲自送过手表给有需要的干部。
在宁乡蹲点时,他头戴草帽,布衣布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情况,在社教运动中,他住农家土屋,挑猪牛粪,体验农民生活,并敢于向毛主席反映“大跃进”带来的问题。
1970年,华国锋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他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上,他主持了洞庭湖排涝工程和韶山灌区工程等重点项目,经常到工地慰问工人和农民,他还关心工业建设,多次到企业调研,在农业方面,他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他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华国锋讲老实话,是老实人。
1971年,华国锋调到中央工作,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经济问题,当时,部分经济政策出现偏差,导致物价上涨,市场供应紧张,华国锋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确保市场供应,他深入生产线和市场一线,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在他的努力下,物价逐渐趋于稳定,市场供应问题得到缓解。
在处理工作事务时,华国锋也保持着务实的作风,有一次,他收到群众来信,反映他外出视察搞戒严、中央党校把他的椅子送到博物馆、山西地方政府给他修建故居等问题,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认真调查,并一一进行了处理。
他批评了江苏省委,要求停止戒严,让中央党校撤掉他的椅子;叫停了山西的故居修建,他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的质疑,华国锋的“实在”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他教育子女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能搞特殊化,他的专车从不让家人使用,儿子结婚,新娘是用自行车接回家的。
女儿在医院工作,因表现良好被提拔为护士长,他得知后,也明确表示“到此为止”,华国锋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实在”的本色,他从湖南的一个普通干部,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的“实在”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他的“普”字家风,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从“家”到“国”,华国锋的“实在”人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