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韩先楚去看望老首长肖劲光大将,在萧劲光的家里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在东北战场,萧劲光担任南满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是第四纵队副司令员,是萧劲光的部下。韩先楚能创造战争的奇迹,多亏了萧劲光慧眼识英才,支持他。韩先楚对萧劲光始终非常尊重。 1947年的东北战场风云变幻,南满军区的战斗愈发激烈。南满军区司令员萧劲光正带领将士们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较量,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他迫切需要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个关键时期,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的表现引起了萧劲光的注意。第四纵队虽然军事历史不及第三纵队,但在韩先楚的带领下,战斗力却不断提升。 5月,东北国民党军队对北满发起猖狂进攻,直接威胁到东北解放军后方的安全。中央军委电令要求辽东部队在中长路上选择城市进行突击,以牵制敌军。 在这场战役中,韩先楚主动请战,提出选择驻守鞍山、海城的敌第184师为攻击目标。他率部迅速攻占鞍山,并在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的配合下,促使海城守敌投诚。 这场鞍海战役不仅取得全胜,更迫使敌军从北满抽调4个师回援,有效达成了牵制敌军的战略目标。战役的胜利让韩先楚在萧劲光面前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10月,韩先楚又在新开岭战役中创造奇迹。当时,由于发现敌军兵力增加,第四纵队部分领导对打与不打一时难下决心。韩先楚率部从200里外日夜兼程赶回,力主坚决打。 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刻,部队伤亡很大,敌我形成僵局,有的领导干部已经认为取胜无望。韩先楚没有退缩,而是精准把握战机,提出关键战术调整。 战役结果证明了韩先楚的判断是正确的。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创造了东北战场首次在一个战役中全歼国民党一个精锐师的战绩。 1947年春,敌军对临江地区发起第四次进攻,气势汹汹。敌军调集了1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推进。 东北国民党保安司令郑洞国和第13军军长石觉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企图以营盘至通化这条路为中心,展开五百里宽的正面进攻。辽东我军的形势异常严峻,正面仅有不到14个团的作战力量。 在这个危急时刻,萧劲光做出了一个破格的决定。他提议由韩先楚统一指挥作战,这在当时的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安排。 韩先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集中兵力先打敌军中路主力,也就是装备精良的美械部队蒋介石嫡系第89师和第54师的一个团。这个计划遭到一些将领的反对。 第三纵队的领导认为,应该先打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的云南部队暂编第20师。他们担心如果打第89师,一天内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军增援上来,我军就有被包围的危险。 面对争议,萧劲光和陈云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支持了韩先楚的方案。他们认为韩先楚的计划虽然风险更大,但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 在韩先楚的指挥下,我军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在辽宁红石砬子地区一举将敌第89师及第54师的一个团全部歼灭。这场战斗我军仅付出300人的伤亡,就歼敌上万人。 这个惊人的战果创造了14比1的伤亡比例,创下了东北战场一仗全歼敌一个整师又一个整团的纪录。其他各路敌军见第89师被歼,纷纷撤退,第四次进攻临江的计划彻底失败。 这场胜利标志着南满战场敌攻我防的局面被彻底扭转,东北战场开始转入反攻阶段。韩先楚率领的部队也因作战勇猛迅速,被誉为"旋风部队"。 在韩先楚的指挥下,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他们所向披靡,在敌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 萧劲光对韩先楚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萧劲光特别表扬了韩先楚指挥作战时的果断和精准。 建国后,韩先楚在萧劲光等老首长的支持下,继续在军队担任重要职务。1955年9月,在解放军第一次授予军衔时,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这些荣誉的取得与萧劲光在东北战场时期对他的培养和信任密不可分。韩先楚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当彭德怀和黄克诚受到不公正批判时,韩先楚展现出了萧劲光一贯倡导的正直品格。他在会议上采取了比较公正的态度,不随波逐流。 "文革"期间的政治风暴中,韩先楚依然坚持着从萧劲光等老首长那里学到的原则。他公开批评在各种文件头上都冠以毛泽东语录的做法。 1967年初,当全国刮起夺权恶风时,韩先楚主持发布了《福州前线部队公告》,在福建、江西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这份公告随后被中央军委批转全国,对回击极左思潮,保持部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韩先楚还保护了一些老干部。这些干部被下放劳动或靠边站时,他想办法把他们接到福州,帮助安排生活和工作。 1984年,已经退居二线的韩先楚专程前往北京,看望他的老首长萧劲光。两位将军在萧劲光的家中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见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1984年,韩先楚去看望老首长肖劲光大将,在萧劲光的家里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在东
甜蜜游记
2025-02-22 14:03:19
0
阅读:57
用户16xxx69
尊重历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