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8年,17岁的乾隆,偷碰父皇的女人。母妃大怒,“引诱皇子,赐死!”乾隆嚎啕

甜蜜游记 2025-02-23 20:03:37

1728年,17岁的乾隆,偷碰父皇的女人。母妃大怒,“引诱皇子,赐死!”乾隆嚎啕大哭,咬破指头,在尸体颈间一点,“下辈子,以此相认!” 1728年,清朝雍正六年的初春,年仅17岁的皇四子弘历在养心殿外跪候。这一年的弘历,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深得雍正皇帝的器重。 养心殿作为雍正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平日里守卫森严,但那一日的殿内却迟迟不见传召。太监和宫女都在殿外候着,弘历的双膝已跪得发麻。 马佳氏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出身满洲正黄旗。在雍正登基后,她被封为贵妃,位居后宫高位。 那日马佳氏正在养心殿内的偏室梳妆,身着薄纱。弘历起身张望时,无意中瞥见了这一幕。 事发后,皇太后德惠年轻时曾受马佳氏照顾,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她认为马佳氏作为父皇的妃子,不该在皇子面前如此不检点。 按照宫廷礼制,皇子与父皇的妃子有染,属于大逆不道之罪。马佳氏作为长辈却未能避嫌,反而被认定为引诱皇子。 在皇太后的授意下,马佳氏被指控"引诱皇子"的罪名。当晚,她就被带到月华门处处决。 弘历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月华门,却只见到马佳氏奄奄一息的身影。他咬破手指,在马佳氏的颈间点下一个血印。 这个血印,在清宫秘史中被称为"转世相认"的印记。弘历立下誓言,来世必将寻找这个印记的主人。 1775年,乾隆四十年,一位名叫和绅的侍卫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和绅在一次御前查勘时,因直言指出仪仗问题的责任人而受到赏识。 乾隆发现和绅颈间有一枚血痣,位置与当年马佳氏颈间的血印位置完全相同。随后,和绅的仕途便一路青云直上。 短短半年内,和绅从一名普通侍卫连升数级。他先是被任命为御前带刀侍卫,继而升任户部左侍郎,最后成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同年,乾隆年届六旬,得了一位小公主。这位十公主生性豪爽,与其他公主不同,她喜欢骑马射箭,精通武艺。 十公主能拉开十力弓,身手矫健,举止间透露着男儿气概。乾隆对这位小女儿格外宠爱,常带她出宫游玩。 和绅看准时机,经常带着自己的长子在宫中出现。他的长子年纪与十公主相仿,举止得体,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青睐。 乾隆亲自为和绅的长子赐名"丰绅殷德",并指定他为十公主未来的驸马。当时丰绅殷德和十公主都只有六岁。 1789年,丰绅殷德年满十四岁,正式迎娶十公主。这门婚事让和绅的地位更上一层楼,成为清朝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 和绅通过这门亲事,不仅成为皇亲国戚,更掌控了朝中大权。他参与军机处议政,总管内务府事务,权力达到巅峰。 在乾隆晚年,和绅几乎垄断了朝廷内外的重要事务。他不仅管理国库钱粮,还插手皇室内务,俨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1799年农历二月初三,乾隆帝驾崩于暖阁。嘉庆帝即位后,立即下令处理父皇的丧事事宜。 在这个关键时刻,和绅因一纸圣旨彻底改变了命运。嘉庆帝命和绅起草一道关于蒙古大臣来京奔丧的谕旨。 这道圣旨原本的内容是:已出过天花的蒙古大臣可以来京奔丧,未出过天花的蒙古大臣则不必前来。但和绅擅作主张,将内容改为所有蒙古大臣都不必来京。 嘉庆派人来取圣旨时,发现内容与原意大相径庭。这一发现让嘉庆找到了处置和绅的完美理由。 嘉庆立即下令将和绅逮捕入狱,并彻查其二十余年来的贪赃案。经查,和绅家产折银高达八亿两,几乎相当于清朝十年的财政收入。 和绅被关押在午门内右掖门的监牢中。十二天后,他被判处凌迟处死的极刑。 和绅的结局影响到了整个家族。他的长子丰绅殷德虽然是皇亲国戚,也未能幸免于难。 丰绅殷德被削去爵位,剥夺一切特权。他带着两个小妾隐居在城外,整日以诗酒消愁。 丰绅殷德在父亲死后一蹶不振,生活日渐堕落。他最终在三十六岁那年郁郁而终,比他的父亲和绅还要短命。 乾隆朝权臣和绅的覆灭,成为清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权臣的倒台,更是嘉庆帝开始清查吏治、整顿朝纲的起点。

0 阅读:145

猜你喜欢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