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政权倒台后,叙利亚首次会见中国大使,释放重要信号
自2024年12月8日巴沙尔政权倒台,叙利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沙拉主导的叙利亚临时当局已执政两个多月,如今进入新秩序重建的关键阶段。在此关键时刻,叙利亚方面主动与中国接触,希望与我方交换意见并寻求共识,这一举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叙利亚SANA对外发布声明,近期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沙拉及两名分别来自外交、经济领域的官员,在大马士革的总统府主动约见了中国驻叙大使史宏微 ,就双边问题展开商议。从叙利亚临时政府过去一个月对外表达的主张来看,他们关心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新联合政府和军队重组、战后经济重建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一些双方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
叙利亚在此时选择与中国大使会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叙利亚希望通过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借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社会对沙拉所在的政治势力“沙姆解放阵线”的承认,以及促使国际社会解除对叙利亚的单边制裁,同时也期望在战后重建问题上获得中国的帮助。多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秉持公平正义,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备受认可。叙利亚深知与中国加强合作,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对沙拉所在的“沙姆解放阵线”持对立态度,还切断了对叙利亚的经济援助,这使得叙利亚临时政府的处境愈发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沙拉当局希望通过展示与中国的合作,吸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增加自身在国际博弈中的筹码。此前,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多有变动,其制裁措施严重影响了叙利亚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叙利亚临时政府急需打破这一困境。
不过,尽管叙利亚当局表达了与中国沟通合作的意愿,但要实现更深入的合作,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在对待“东伊运”等恐怖组织的问题上,沙拉当局应明确立场,采取切实行动打击恐怖主义,这不仅是对国际反恐事业的贡献,也是赢得国际社会信任的关键。同时,在保障中国在叙人员安全以及项目投资方面,叙利亚临时政府应给予充分支持和保护,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为未来双方可能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叙利亚临时政府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明确表示不介入叙利亚内部问题,使得叙利亚在寻求外部支持时少了一个重要选项;俄罗斯因俄乌战争自顾不暇,难以像以往一样为叙利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欧洲国家也因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难民问题等,对叙利亚事务的关注度和投入度降低;伊朗势力在叙利亚被大幅压缩,无法为叙利亚临时政府提供足够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叙利亚临时政府如果想在对华关系上取得突破,当务之急是履行反恐义务,将包括“东伊运”分子在内的外国恐怖作战分子遣返回国,交由本国审判,切实满足中方关切,只有这样,双方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此次叙利亚临时政府主动会见中国大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示出叙利亚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视。未来,双方能否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推动叙利亚的和平与重建,值得国际社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