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年,有天我路过老师办公室,听见几位老师在聊一个总考年级第一的同学。那时候正是要选高中志愿的关键时刻,跟高考选学校似的。
那位同学平时都是老师们表扬的对象,但那天我听见的话可不一样。
A老师说:“那个谁,是不是报了我们县城的XX重点高中啊?”
B老师接口:“对啊,她那成绩,哪敢报市里的高中啊?”
C老师插话:“哎,A老师,你女儿今年不也升高中嘛。”
B老师立马说:“我女儿不用担心,考第一中学稳稳的。”
A老师谦虚:“没有没有,她成绩也就还行,不过她说考第一中学应该没问题。”
B老师又来了一句:“所以说嘛,还是得让孩子去市里读书,留在这里,成绩再好也就那样,顶天了上个县城重点。”
他们就在教室旁边的临时休息室里聊,还不时有学生路过。我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听见了他们的闲聊,也不知道这些话最后会不会传到那位同学耳朵里。
老师们聊自己的学生,就像聊今天看到的新闻一样,随意又冷血。
我就想啊,如果全年级前几名在他们眼里都“也就那样”,那我们这些普通学生是不是连考高中的资格都没了?
我们县的教育资源确实没法跟市里比,但如果老师们这么看不上这里的学生,那就别在这儿干了,别拿着国家的工资还糟蹋人。
老师要是不能给学生做个好榜样,那可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