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老农民贪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懒老婆。懒老婆不会洗衣,也不做饭。谁料,几年后,他才知晓老婆的真实身份! 1971年的陕北,大旱之后的农村正艰难地缓过劲来。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48岁的魏老农正独自支撑着这个残破的家。年过半百的他,在村里已经成了难觅姻缘的"老光棍"。虽说带着个儿子,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守着几亩薄田,仅够糊口。村里人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想找个媳妇都难。 这年深秋,村里来了个奇怪的女人。听说是从城里来的,年纪也不小了,38岁,比一般待嫁姑娘大了快二十岁。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女人居然不要彩礼。在当时的农村,彩礼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往往要花去农家好几年的积蓄。村里人背地里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女人年纪这么大了肯定有问题,否则怎么会不要彩礼?也有人说她可能是城里下放的,在农村待不久的。 魏老农对这些闲言碎语充耳不闻。他心里盘算着:不要彩礼就能省下一大笔钱,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于是,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他把这个叫许燕吉的女人娶进了门。 可是,婚后的日子并不像魏老农想象的那样顺心。新娶来的媳妇完全不懂农活,连最常见的农具都认不全。锄头挖地的姿势歪七扭八,割麦子时手脚不利索,常常把好好的麦穗糟蹋了。不仅如此,她做的饭更是难以下咽,煮的米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了,炒个青菜盐放得太多就是太少,连最简单的饭菜都做不好。 洗衣服就更别提了,衣服泡在水里都不会搓,洗出来的衣服还带着泥渍。魏老农穿着这样的衣服下地干活,被其他村民笑话:"这是娶了个懒媳妇回来啊!"每天农活都要魏老农一个人干,而许燕吉总是坐在屋里看书写字,好像跟这个农家院子格格不入。 村里人私下里都说魏老农是遭了报应,贪图不要彩礼,结果娶了个不会干活的城里人回来,这下有他受的。可魏老农却从不抱怨,依旧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所有农活,而许燕吉也在努力适应着农村的生活。她虽然干活不利索,但总是主动帮忙,虽然做饭不好吃,但从不推脱。 就这样,这对看似不般配的夫妻,在村里平静地生活着。谁也没想到,这个不要彩礼的"懒"媳妇,背后竟然还藏着一个惊人的身份。 1979年的一天,一封盖着红色公章的政府公函寄到了魏老农家中。这封信,彻底揭开了许燕吉的真实身份:她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女儿,北京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曾在南京担任公职。更让村里人震惊的是,她此前被扣上的"反革命"帽子已经摘掉了,政府恢复了她在南京的工作。 消息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那些曾经笑话许燕吉不会干活的村民,这下才明白为什么她整天捧着书本。原来她是个知识分子,是大作家的女儿,怪不得连农具都不认识。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都说魏老农这回怕是要守活寡了,这样的媳妇哪还会留在穷乡僻壤。 可是,许燕吉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仅没有抛下魏老农,反而决定带着这个朴实的农民丈夫一起去南京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组成家庭,本就少见。更难得的是,当许燕吉重获清白、地位恢复后,依然选择维系这段婚姻。 到了南京后,这对来自不同世界的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魏老农虽然不识字,但他勤劳朴实的本色从未改变。在城市里,他主动承担起了采买日用品、打扫卫生等家务活。许燕吉则重返工作岗位,但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看轻丈夫。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直到2006年,年迈的魏老农离开人世。在这漫长的相守岁月里,他们像普通的老夫老妻一样,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也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互相关照。许燕吉后来在《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一书中写道:"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当政者给予的,我还是我。"这句话,道出了她对这段婚姻的真挚态度。 这个不要彩礼的"懒"媳妇,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品格。她经历过颠沛流离,也曾饱受牢狱之灾,但从未因为命运的跌宕起伏而改变本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段跨越身份、地位的姻缘,不仅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更展现了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
1971年,一老农民贪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懒老婆。懒老婆不会洗衣,也不做饭。
文山聊武器
2025-02-23 22:54: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