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钱上瘾了?”湖南一58岁大爷沉迷微短剧,为了追看“剧情反转”,三年花光了三万

住顶楼小邹 2025-02-24 10:19:28

“充钱上瘾了?”湖南一58岁大爷沉迷微短剧,为了追看“剧情反转”,三年花光了三万多元!然而,大爷的一句话却让女儿瞬间崩溃:“我没觉得充了那么多,感觉只花了几百块啊?”网友戏谑道:这位大爷真是支持正版的典范,连我都自愧不如。 ‍‌‌‌‌‍‌‌‌‍‌‌‌‍‌‌‌‍‌‌‌‌‌‌‍‌‌‌‍‌‌‌‌‌‍‌‌‌‌‌‍‌‌‌‌‌‍‌‌‌‍‌‌‌‌‌‍‌‌‌‌‍‌‌‌‌‌‍‌‌‌‍‌‌‌‌‌‍‌‌‌‍‌‌‌‌‌‍‌‌‌‌‍‌‌‌‍‌‌‌湖南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三年间悄无声息地在微短剧上消费了三万多元。 直到老人的女儿小高,在整理父亲手机时,意外瞥见了账单上的异样:一笔笔看似不起眼的支出,十几、几十元不等,名目却出奇地一致——微短剧。 起初她以为只是些零星小钱,未曾放在心上。 然而当她仔细核对,去年的账单竟高达一万多,三年累计,赫然是三万多元。 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绝非儿戏。 小高坦言,家境并不宽裕,父母向来节俭,父亲更不是挥霍之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老人对此竟浑然不知。 他说以为自己不过花了百来块钱。若早知如此,定然不会如此“大方”。 事情的蹊跷之处在于,老人每次消费金额虽小,但次数却异常频繁。 微短剧平台的虚拟币设置,以及与现金的兑换规则,让老人混淆不清。很多时候,老人沉浸在剧情中,无意间便点了充值,从未细算过花费几何。 老人承认,微短剧容易让人沉迷,尤其是那些剧情跌宕起伏的,让人欲罢不能。 平台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关键时刻提示充值,诱导消费。 一个剧接着一个剧,几十块的叠加,让大爷在不知不觉间越陷越深。 老人的遭遇并非个例。北京的郭先生,他的母亲也深陷其中,充值会员没完没了,每看一集都要付费,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也无法抽身。 这股风气逐渐变成一种现象,一时间人们产生共鸣,纷纷感慨自己家老人也有类似遭遇,无法阻止沉迷其中“氪金”。 有网友说:“我家老爷子也一样,天天抱着手机看,拦都拦不住,一个月话费都多出好几百!” 还有人说:“这些微短剧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空闲时间多、容易上瘾的特点,专门‘坑’老人的钱!” 更有人直言:“这跟电信诈骗有啥区别?都是利用了老年人认知上的弱点!” 其实,这事儿不能全怪老人。微短剧平台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平台故意把充值界面设计得很隐蔽,或者用各种优惠活动诱导用户充值,让人防不胜防。 并且虚拟货币和现金的兑换比例不透明,很多老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 再加上一些微短剧内容低俗,甚至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高大爷和郭先生母亲的遭遇来看,我们得承认,老年人面对新兴事物,确实容易“踩坑”。他们可能不熟悉电子支付,不了解虚拟货币,更容易被各种套路迷惑。 作为子女,我们平时要多关心父母,帮助他们了解这些新事物,提醒他们注意消费陷阱。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得加强监管。不能让这些微短剧平台野蛮生长,钻空子“收割”老年人。 要规范平台的收费模式,做到公开透明;要审核微短剧的内容,杜绝低俗、不良信息;要畅通投诉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让微短剧市场健康发展,让老年人也能安心享受数字时代的乐趣。 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数字时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我们不能让老年人在数字世界里成为“弱势群体”。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来源:九派新闻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