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8月的一天,废帝溥仪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闲来无事,拿起当天的“宫门抄”

蜀山史道道 2025-02-25 10:45:39

1924年8月的一天,废帝溥仪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闲来无事,拿起当天的“宫门抄”细细翻阅起来。所谓“宫门抄”,本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日程安排,但溥仪已经逊位13年,能有啥重要的事呢?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失去了皇位。21年后,1945年,在沈阳机场,溥仪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空降部队逮捕。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尽管溥仪一直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先是从北京迁居天津,再从天津前往东北,他的生活水平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标准。 在天津时,溥仪的日常生活可谓非常优渥。他的一天通常是这样的: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后由私人医生肖丙炎为他诊脉;八点,由高级家教郑孝胥为他讲解《通鉴》;九点,溥仪会在园中散步,并接见康有为等人;随后的时光则是享受精致的果品和茶点;午后,溥仪在园中骑车运动,傍晚则乘车前往新购的房产查看,稍后便返回。 溥仪的生活非常优越,甚至成了某些军阀的“钱袋子”,足以证明他当时拥有可观的财产。这种富裕生活并不仅限于他自己,溥仪所在的醇亲王府在清末时曾出了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并且一直领取着双份的亲王俸禄。 民国时期,虽然其他王府的俸禄和米粮已经停止发放,但醇亲王载沣每年依旧可以从清廷内务府领到4.2万两的“岁费”,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这笔岁费才被停发。由于父子俩不善理财,家中的财产基本由管家处理。 长年坐吃山空的结果是家境逐渐衰落,最终不得不出售家产。醇亲王府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珍贵物品都被拿去典当或卖掉。1939年,载沣将位于宣武门内太平湖的府邸卖给了日伪政权,获得20多万元,并将这笔钱存入银行,以靠利息为生。

1924年的八月,紫禁城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已经失去了昔日辉煌的皇宫里,溥仪的英籍教师庄士敦正在书房翻看当天的"宫门抄"。这份薄薄的文书,曾经记载着帝国的重要军政大事,如今却显得有些落寞。毕竟,自1912年溥仪退位以来,这份日程安排表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分量。 就在庄士敦准备放下这份文书时,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延恩侯要去明陵祭祖,并向皇上谢恩。这位延恩侯名叫朱煜勋,是当时的第十二代延恩侯,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这个发现让庄士敦颇感兴趣,他开始追寻这个特殊爵位的由来。 追溯到清军入关之初,为了巩固政权,清廷对明朝宗室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但到了康熙年间,局势渐渐稳定,统治者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康熙帝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心所向,仅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展现对前朝的尊重。于是,清廷开始寻找明朝皇室的后裔。 经过一番周折,清廷最终在正白旗汉军中找到了一位名叫朱之琏的人。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确认他确实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康熙帝随即将其封为一等延恩侯,并规定这个爵位可以世袭,永不废除。 这个任命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表现出清廷对前朝的敬意,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将明朝后裔置于清廷的控制之下。1924年10月,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仓皇逃往天津租界。接下来的五年里,朱煜勋一直在等待,希望能继续领到俸禄。但现实是,这笔收入再也没有着落。

溥仪退位后,尽管已不再是皇帝,但他的尊号并未被废除。在他稍微长大后,皇族长辈们依旧按照皇帝的标准培养他。懵懂的溥仪,得到了当时最为优越的教育资源。随着帝师徐世昌的辞职,溥仪迎来了一位博学的洋人老师。 1918年,庄士敦应皇室邀请入宫,教授溥仪英语和现代科学。年幼的溥仪对这位来自西方的老师充满好奇。为了便于溥仪学习英语,庄士敦特地为他起了一个英文名字“亨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庄士敦不仅教溥仪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还劝说他去欧洲留学。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逐渐对西方的家具和毛呢衣料产生兴趣,并开始欣赏西方的音乐,认为它比中国的丝弦更有魅力。庄士敦还曾嘲笑中国人的辫子像“猪尾巴”,这让溥仪下定决心剪掉自己的辫子。于是,他召来了剃头太监,但那位太监因不敢为溥仪剪辫子,溥仪便自己走进另一个房间,亲手剪掉了辫子。 溥仪的这一行为引发了宫内一片哗然,太妃们痛哭不已,几位中国师傅也感到十分不满,尤其是看不惯溥仪如此听从庄士敦的影响。溥仪的这一“革命”行为在紫禁城内掀起了一股剪辫风潮。短短几天内,宫中的上千条辫子便一一消失,虽然他剪辫子的举动已经在紫禁城外滞后了十年。 对于庄士敦,溥仪一直觉得他非常可爱,并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描述他:“他来亚洲已有二十多年,走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游历了名山大川和古迹。他通晓中国历史,熟悉各地风土人情,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尤其欣赏中国古诗。” 庄士敦的另一位学生、溥仪的“伴读”溥佳也回忆道:“庄士敦在牛津大学时,就专门研究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来中国后,他又深入研究佛教经典,认为东方的佛教理论远比基督教圣经深奥,从此他对基督教产生了鄙视,不再去教堂做礼拜。

0 阅读:55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