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于小米 15 Ultra 的随手拍。
如果把小米影像旗舰的产品思路看成是两个阶段的话,我会把小米 10 Ultra / 11 Ultra / 12s Ultra 看成是一个阶段,而小米 13 Ultra / 14 Ultra 看成是一个阶段——前者是小米最擅长的堆料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小米拥有市面上最强的影像旗舰的硬件规格;而在后面一个时期,小米却“一反常态”的在影像的硬件规格上弱于竞品,改打成像风格和光影质感的路线。后一个阶段小米或多或少的在竞争舆论场上不是那么的吃香,例如在小米 13 Ultra 上相对较弱的中长焦硬件和小米相对算法介入较少的成像风格导致了暗光场景下的噪点偏多,而也是因为小米相对强调光影(不做极致的高光压制的成像风格)以及强调相对较少算法介入之下的光学成像的质感,这两代产品在更极端的暗光夜景环境以及超长焦场景下的表现弱于堆更强长焦硬件的竞品们。例如这两年为用户们所津津乐道的“拍演唱会”的赛道,小米就没有挤进去……
但小米这两年,还是通过自小米 12s Ultra 和徕卡合作以来一脉相承的光学成像风格和为不少传统摄影爱好者所喜爱的“光影质感”的赛道,吸引了大量摄影向用户的选购,亦沉淀了相当扎实的产品口碑。每一代 Ultra 在同类型产品销量上的领先表现就是最好的佐证。而这一代的小米 15 Ultra,在我看来是集结了这么多年小米影像产品经验和口碑的“集大成”之作:它集结了小米两个影像产品阶段的优势,既有目前市面上最为强悍的影像硬件规格,又有一以贯之的光学成像风格和光影质感路线。
而其实要想走小米这条“光学成像风格”的路线,还就真的需要“堆料”式的影像硬件风格来解决更多极端场景(例如这次所强调的夜景)下的成像素质问题。
小米 15 Ultra 依旧沿袭了小米影像旗舰的四摄规格,对之前在竞争环境中最弱的一项长焦做了极大程度的更新,一跃成为市面上最强的长焦。HP9 是一颗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非常适合用来做长焦镜头的传感器,而小米这次还给了它目前同传感器里最长的 100mm 焦段和 f/2.6 的大光圈,加上 HP9 异常出色的 InsensorZoom 能力,它甚至可以在 ISO 飙升至 2000 的情况下在 200mm 的焦段实现极佳的夜景成像(样张中苏州河那张),这在过去的 13 / 14 Ultra 中是不敢想象的……
大底、大光圈、长焦段,给了小米 15 Ultra 市场领先的“全时段”的长焦成像体验。在白天光线良好的场合下,它的 400mm 的软件 Remosaic 的无损焦段亦有较之前同档产品明显更优的画质(其它产品受限于传感器或是光学焦段的配置这个焦段早就开始启用各种 AI 算法增强了),这也是目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拥有最长的“无损变焦”的手机产品。
把 HP9 做到的 100mm 还有这么大的光圈不是没有代价的——大家通过拆机就可以看出这一个长焦模组就生生的占了上面一排的体积,以至于它也要像 vivo X100 Ultra / X200 Pro 一样在另外的一个对称的 Deco 位置上做一个“装饰性文字标注”。而它的另一个代价就是……这颗 HP9 的模组没有了小米标志性的“长焦微距”,而且它的最短对焦距离甚至和黑厂 Find X8 上的那颗“超博折叠式潜望长焦”有一拼。所以……小米 15 Ultra 上的 70mm 的“浮动对焦” IMX858 3X 就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这是一颗小米已经用得驾轻就熟的传感器和模组,虽然这次夹在两颗超大底的 LYT-900 主摄和 HP9 4.3X 之前让很多人看起来觉得“怪怪的”甚至“感觉没必要”,但它不仅仅承载着光学焦段过渡的作用,更承载着小米手机标志性的影像功能“长焦微距”的“使命”。这颗 3X 的 IMX858 也有着 f/1.8 的大光圈设计,加上直立式设计有着更为漂亮的“规则圆形”而不是潜望式常见的“方形”的散景光斑,使得小米 15 Ultra 在夜景微距时有着出色的画面观感。
而至于这次可能被相对吐槽的唯一的一个规格相较于前代下滑的影像规格超广角,在我看来除了是可以和整个小米 15 系列保持供应链的统一采购优化,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在 HP9 占据了上面一整排的空间之后下方一排要塞进三颗模组,只能在应用场景上相对不那么高占比的超广角上选择降档,所幸从实拍体验来看超广角的成像体验和素质没有什么变化。小米 15 Ultra 是目前看到的第一款在横向一排上放入三颗镜头模组的超大杯影像旗舰,在和前代产品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厚度和重量变化的情况下塞入了规格提升了一档的影像硬件和更大容量的 6000mAh 的电池,能看出小米 15 Ultra 在堆叠和选型上已经是“竭尽所能”的做到了当下能做到的极致……
小米在发布会上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光学设计的部分,这和它一以贯之的强调“光学摄影”的成像质感和产品逻辑是相辅相成的。小米 15 Ultra 也是小米历代影像旗舰产品中光学表现最好的产品,它重点解决了之前小米产品中相对竞品弱势的面对点光源的花瓣式的炫光和之前长焦会出现的倒影(但没有 iPhone 那么强烈)问题。而在最近半年的“热门话题”侧入的强光炫光中,小米 15 Ultra 表现也还可以,昨晚在上海夜景的拍摄中就只有两个场景出现了明显的主摄炫光。从下面这些复杂光源之下的样张中你能看出小米 15 Ultra 非常“干净”的画面质感,这和小米 15 Ultra 在光学设计(包括光路设计、滤光片设计、镜片材质和镀膜设计)是分不开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15 Ultra 的四个镜头用了四个完全不同的传感器,亦有截然不同的镜头结构设计,但非常值得表扬的是这四颗镜头的成像观感(包括白平衡)拥有高度的一致性。另外值得表扬的是小米 15 Ultra 的拍照界面做了“重整”,它变得更简洁和规整了,例如夜景模式就直接被整合进了普通模式。而专业模式进行了更适用于摄影师群体的改进,例如为避免屏幕边缘带来的取景差异,专业模式的取景框是比普通模式小一圈的。专业模式亦提供了丰富的预设参数的设置方便摄影师自定义符合自己习惯和审美喜好的参数设定。而这次视频拍摄的专业模式还引入了 ACES LOG 拍摄,而且是全焦段 4K60 的 ACES LOG,大幅提升了小米 15 Ultra 作为“工作器材”的能力。对进阶用户而言,小米 15 Ultra 已经是一部可以拿来“工作”用的影像机了。
如果说我对这机器的功能性还有什么觉得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我非常喜欢的 14bit 多帧 UltraRAW 只有在 LYT-900 主摄下才有 5000 万像素输出 RAW 的模式,而 3X IMX858 和 4.3 HP9 都是有 1250 万的 RAW 输出。要知道隔壁的蓝厂给 HP9 长焦可是做了 5000 万的高像素 14bit SuperRAW 输出的,而黑厂也给 IMX858 的 6X 做了多帧的 5000 万像素 RAW MAX。但凡你在工作或是创作中用过这个高像素的多帧 RAW 功能,那就知道它是多好用、多有用的功能,可以极大程度的拓展手机影像的应用场景和范围……看起来其实也不算是啥技术难题,就希望小米后面可以把它加上,那么它就真的是一部“尽善尽美”的“全能影像机”了。
小米 15 Ultra 既是小米有史以来最强的影像旗舰,也是当下市场上(也很有可能是今年年内)在静态拍照领域里最强的影像产品。它是小米过往影像产品经验的“集大成者”,既有小米经典的堆料风格,也有小米在和徕卡合作之后形成的光学成像风格和影调审美认知。我甚至愿意把这个机器看成是过去小米影像产品的一次“归纳总结式的答案”。在米式堆料和徕式风格之间,小米 15 Ultra 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