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苹果大势已去!
这边iPhone16Pro还在用祖传鬼影折磨用户,另一边小米15 Ultra的LYT-900一英寸大底主摄已搭载革命性「徕卡超低反镜头玻璃」,这项光学领域的核弹级技术直接改写了行业规则。实测显示,在霓虹灯密集的上海外滩,小米15 Ultra成片通透度较iPhone 16 Pro Max提升300%,鬼影现象近乎绝迹。更令人震撼的是那颗2亿像素潜望长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光环境下,第二代人像大模型竟能通过AI光影重构,拍出瞳孔反光层次分明的夜景人像,这已然超越传统影像赛道的竞争维度。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汽车领域,雷军这次双管齐下,以前BBA企图用真皮座椅、氛围灯划分配置等级,现在小米SU7 Ultra一来就掀翻桌子:全系标配碳纤维运动套件价值超8万,24K金融合陶瓷工艺的车标成本是普通车标12倍,更搭载可自动学习驾驶习惯的端到端智驾系统。对比保时捷Taycan Turbo选装后超150万的售价,小米却把价格定在52.99万——这相当于用Model S的价格,给用户塞进了帕拉梅拉的性能与劳斯莱斯的尊贵感。
手机行业对夜景也太执着了,汽车消费者们也一直痛恨选配陷阱。这下好了,小米15 Ultra从光学底层改变影像技术难题,SU7 Ultra则以顶配即标配的商业逻辑粉碎价格歧视。当友商还在挤牙膏式升级时,雷军用硬件负利战略开启科技普惠新纪元——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小米发布会后,某德国豪车品牌连夜召开中国区紧急会议,而某水果牌手机代工厂产能突然下调30%。这场发布会注定要载入史册,在这样的诚意和定价屠刀面前,什么品牌溢价?什么营销神话?都成了泡影,请问各位对此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