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娶了一房姨太太。一天,他正搂着姨太太做着美梦,突然

奇谈社会 2025-03-12 18:21:59

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娶了一房姨太太。一天,他正搂着姨太太做着美梦,突然,门口有人大吵大闹,朱鸿钧推开门一看,一个女人拿着绳子,准备在他的门口上吊。这件事之后,朱自清与他彻底闹掰。 信息来源:《朱自清散文集》 朱鸿钧的纳妾行为在当时的社会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官场中,纳妾几乎是 “标配”。 而朱鸿钧的这次纳妾却闹得满城风雨,原因在于他的二房姨太太潘氏的反应。 潘氏得知朱鸿钧又纳新妾后,从扬州赶到徐州,上演了一出 “一哭二闹三上吊” 的闹剧。 她不仅在朱家门口大吵大闹,还拿着绳子准备上吊,引得众人围观。 这一闹剧不仅让朱鸿钧丢尽了脸面,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 朱鸿钧的上司认为他连家务事都处理不好,难当大任,最终将他撤职。 这一事件不仅让朱鸿钧失去了官职,也让朱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为了填补因挪用公款而产生的亏空,朱鸿钧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借钱还债。 这一系列变故让朱自清的祖母深受打击,最终病逝。 朱自清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父子关系因此恶化 。 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朱鸿钧对儿子的控制欲极强,从学业到婚姻,朱自清的生活几乎都在父亲的掌控之中。 14岁时,朱自清就被父亲安排了包办婚姻,娶了武仲谦为妻。 虽然朱自清与武仲谦感情不错,但他对父亲的干涉始终心存不满 。 朱鸿钧被撤职后,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朱自清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到扬州省立第八中学任教。 而朱鸿钧却通过与校长的关系,私自截留了朱自清的工资。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朱自清,他认为父亲不仅在经济上依赖他,还剥夺了他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 。 更让朱自清无法忍受的是,父亲将家庭的不幸归咎于儿媳妇武仲谦。 朱鸿钧认为,自从武仲谦进门后,家里就接连发生不幸,甚至在她笑的时候,朱鸿钧也会大发雷霆。 武仲谦因此变得沉默寡言,朱自清对此感到无比愤怒。 最终,他带着妻儿离开了家乡,与父亲彻底决裂 。 尽管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一度破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父亲的怨恨逐渐淡化。 1925年,朱鸿钧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封信让朱自清泪流满面,他意识到父亲其实一直在挂念着他 。 朱自清回想起父亲送他去月台时的情景,那个蹒跚的背影让他感慨万千。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散文《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复杂情感。 文章中,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情景,那个艰难爬过月台的背影,成为了父爱的象征 。 朱鸿钧读到《背影》后,终于明白了儿子的心思,父子俩的关系也因此得到了缓解。 尽管曾经的矛盾无法完全消除,但时间的流逝让彼此都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 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是那个时代许多家庭的缩影。 父亲的控制欲与儿子的反抗,构成了父子矛盾的核心。 而血浓于水,时间的流逝让彼此都放下了曾经的怨恨。 朱自清通过《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思念,而朱鸿钧也在晚年放下了架子,与儿子达成了和解 。 这段父子恩怨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矛盾往往源于沟通的缺失与理解的不足。 父母与子女的相处,需要更多的尊重与包容。 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所写:“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或许,正是这种 “聪明过分”,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

0 阅读:61
奇谈社会

奇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