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端石雕佛手“诗文”砚台「旧藏」

煜杰谈文玩 2025-03-14 17:03:53
清代佛手端砚:石上的吉祥雅意 在古玩的世界里,砚台是一抹独特的风景,而清代端石雕佛手 “诗文” 端砚,更是其中的精妙之作。 这方砚台长 17cm、宽 12cm、厚 2.1cm ,大小适宜。其选用的端石石料上乘,质地细腻得如同凝脂,触手生温,尽显温润质感。这种优质的端石,发墨细腻均匀,书写顺滑流畅,是文人案头的理想之选。 砚台造型独特别致,以佛手为形,线条灵动自然,仿佛能感受到佛手的柔软与生机。佛手在中国文化里,寓意福气满满、吉祥如意,为砚台赋予了美好的祝福。砚台边缘纹饰精美,雕刻工匠以细腻的刀法,勾勒出婉转的线条,图案栩栩如生,彰显出高超的技艺。 砚背刻有 “雲山檻外如披卷,鐙火亭前自著書” 的诗文,字体工整,笔画刚劲,阴刻工艺让文字清晰立体,仿佛能看到古人挥毫雕刻的专注模样。诗文与佛手造型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文人意境。 清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文人阶层对文房器物极为讲究,追求器物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端砚作为名砚之首,备受推崇,其制作工艺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与同类型清代端砚相比,此砚优势显著。工艺上,佛手造型雕刻难度大,需精准把握石材特性与雕刻力度,方能呈现出佛手的神韵。艺术风格上,它将自然形态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合,既具自然之美,又饱含文化韵味,区别于传统造型,独具个性。文化寓意更是深刻,佛手的吉祥寓意结合诗文的风雅,使其承载的内涵更为丰富。从保存状况看,包浆浑厚自然,历经岁月却保存完好,十分难得。与其他清代端砚一样,它们都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制砚工艺,但这方砚台凭借独特造型、深厚文化内涵脱颖而出。 艺术审美上,它集材质、造型、工艺、文化之美于一体,无论是研磨书写,还是置于案头观赏,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市场价值方面,参考 [2018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 ,类似的特色清代端砚曾高价成交。考虑到这方砚台的优良品质、独特设计以及端砚资源稀缺,加之古玩收藏市场对文房器物的热度持续,其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入手时要仔细观察石质、雕刻工艺、诗文细节和包浆情况。同时,要了解砚台的来源和传承历史。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充分了解市场动态,才能做出明智选择。 关于这方清代端石雕佛手 “诗文” 端砚,你有怎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探寻它的魅力与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