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语言使用的公认规则,新搞一套联系说话者态度立场观点判断命题意义与正误的语言使用方式,使语句或命题的意义正误难以判断。 还比如说谎者悖论这个问题。“我在说谎”这句话,相信或者不相信,都会出现悖论。其实这是一种误用语言造成的问题,我们在判断一个命题或一句话的正确错误或真实虚假的时候,并不需要联系说话者的态度立场观点以及说话者持有真实还是虚假的态度做判断,只需要对语句命题本身的正误做判断就可以了。 一个人说出一句话,可能有各种态度,有虚假的态度,也有真实的态度,有无奈和迫于形式的态度,也有幸灾乐祸无事找事的态度。比如我现在说“这个宾馆的水不能喝”,你知道我说的是真话还是玩笑话,亦或是别有用心的话?显然不容易判断。至少从孤立的语句出发,无法判断这个问题。联系说话者的态度立场观点,离开实际的观察与测量,也无法判断这句话的真假。 如果理解一句话,需要考虑说话人各种各样的态度,方方面面的情况,那就把语言理解复杂化了。听一个人说话,还要考虑说话者的目的动机和诚信程度,显然不符合语言使用判断的通常作法。“我在说谎”是半句无法判断真假的话,只有“我在说谎,奥巴马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或者,“我在说真话:川总连任两届美国总统”,这样的完整的话才能判断真假。 假若克里特岛的人这样说话:我在说谎话,川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或者克里特岛的人说:我在说真话,拜登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我们在判断这两句话的真假时,并不需要了解克里特岛的人说话态度、立场、观点甚至说话目的。克利特岛的人以诚实的态度说这句话,或者是以说谎的态度说这句话,都不影响这两句话本身的正误,也不影响人们对这两句话的真假判断。
脱离语言使用的公认规则,新搞一套联系说话者态度立场观点判断命题意义与正误的语言使
翔语和情感
2025-03-14 23:24: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