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作十三行螺钿一组「旧藏」直径34毫米

煜杰谈文玩 2025-03-16 16:45:26
清代广作十三行螺钿:古韵流光的艺术瑰宝 在古玩收藏领域,清代广作十三行螺钿以其独特魅力备受瞩目。今日聚焦的这组螺钿,纯手工定制,工艺精湛,每枚直径 34 毫米,共六枚,全品相且为双面工艺,无论是把玩还是制成挂坠,皆尽显品味。 先观其外观。螺钿采用贝壳材质,质地细腻,表面温润且散发着梦幻般的晕彩。此晕彩乃贝壳天然特质,经岁月沉淀愈发迷人。工艺上,广作以精细著称。工匠运用镶嵌、雕刻技法,于螺钿双面雕琢出精美图案。人物、花草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自然,微观之下,毫发毕现,尽显清代工匠高超技艺。尺寸 34 毫米大小适中,比例协调,视觉上和谐舒适。装饰纹理由丰富图案构成,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周边环绕几何纹、花草纹,色彩搭配和谐,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寓意。 论及历史背景,清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广州十三行作为重要通商口岸,广作工艺融合中西文化。螺钿工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成为热门外销工艺品,深受西方贵族青睐。螺钿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商周,历经演变创新,清代广作螺钿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同类型古玩相比,这组螺钿优势显著。工艺上,双面工远超单面,难度极大。艺术风格中西融合,别具一格。文化寓意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广泛。保存状况全品相,十分难得。当然,与同期广作螺钿一样,都体现广作工艺精湛,但此组螺钿的双面工艺与独特图案使其脱颖而出。 艺术审美价值层面,其风格融合传统与创新,表现手法细腻精湛。图案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人物故事含道德教化,花鸟图案寓意吉祥,是艺术与文化的双重载体。市场价值方面,螺钿因原材料稀缺、工艺复杂备受关注。[2018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一组类似但品相稍逊的清代广作螺钿以 200000 元成交] 。此组全品相、双面工螺钿稀缺性更高,市场需求大。受名人效应、市场热点影响,价格呈上升趋势。未来,随着古玩收藏热度攀升,其潜力巨大。普通收藏爱好者入手时,需留意材质真伪、工艺精细度与保存状况,同时警惕收藏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这组清代广作十三行螺钿,是历史与艺术的结晶,承载清代工艺辉煌与文化记忆。其价值非凡,值得深入探究。关于此藏品,您若有见解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