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视角下的肩颈问题

妙芙说运动 2025-03-20 15:54:10
肩颈问题是后表线整体失能的局部体现,这就意味着在恢复肩颈的过程中也应当考虑整条筋膜线路上的其它肌肉,比如斜方肌、背阔肌以及臀肌。 想要说明的一点是,试图通过对小腿与足部进行干预来影响上部的肩颈是不现实的,它们虽然同处于同一条线路但两个末端之间的联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密切,相比之下,临近的斜方肌与背肌以及线路上更为强壮的臀肌才是关注的重点。 后表线贯穿人体整个后侧,从足底延伸至头部,对姿势、运动和疼痛模式有深远影响,其主要连接路径有三条,足底筋膜、跟腱、腓肠肌/比目鱼肌(小腿后侧)一线;竖脊肌(脊柱后侧)、帽状腱膜(头颅后侧)一线以及腘绳肌[搜索高亮](大腿后侧)、骶结节韧带(骨盆)一线,这些结构通过筋膜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连续的力学传递链。 当后表线紧张或缩短时(如久坐导致的腘绳肌缩短、足弓塌陷)会引发“后表线拉力失衡”,导致身体前倾、圆肩驼背,进而加重肩颈负荷,例如骨盆后倾或前移、腰椎变平 、胸椎后凸、头颈前伸(“乌龟颈”)。 颈部后侧筋膜(竖脊肌、头夹肌)长期被拉长或紧张,引发疼痛;当下背部紧张时竖脊肌过度激活,引发上背部僵硬 、 肩胛骨活动受限以及颈肩疼痛。 另外,当后表线紧张时可能限制胸廓扩张,导致呼吸模式异常(如耸肩呼吸),进一步加重斜方肌和肩颈压力。

0 阅读:1
妙芙说运动

妙芙说运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