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倒计时】上杭东门大桥改建完成90%,3月底试通车!城区通行效率将提升40% 项目冲刺:8000㎡沥青铺设完成,施工进入最后48小时 3月22日下午,上杭东门大桥改建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摊铺机与压路机协同作业,滚烫的沥青被精准铺设于桥面。据项目负责人陈耀巍介绍,桥面沥青铺设总量达8000㎡,采用“底层6cm+面层4cm”的双层结构,抗压性与耐久性较旧桥提升50%。同步推进的护栏安装、路灯调试及杭永路连接线工程(9000㎡路面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施工方通过“三班倒”模式,投入超200名工人、30台大型设备,全力冲刺3月底试通车目标。 民生意义:破解20年交通瓶颈,日均惠及3万车流 东门大桥作为连接上杭城区与汀江两岸的核心通道,旧桥因设计老旧、承载力不足,长期面临拥堵问题。改建后的大桥全长320米,桥面拓宽至双向4车道,通行能力从每小时800辆提升至1500辆。据交通部门测算,试通车后,江滨路至杭永线通行时间将缩短40%,日均惠及3万车流,周边居民通勤、物流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市民林先生表示:“以往早晚高峰堵车半小时是常态,新桥通车后,接送孩子能省下15分钟。” 经济赋能:串联两大产业带,年拉动GDP增长1.2亿元 东门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上杭“一江两岸”经济战略的关键纽带。新桥直接连通城东工业园区与汀南商贸区,预计每年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3000万元,带动沿线仓储、零售业产值增长5%。县发改局数据显示,项目通车后,周边5公里内土地开发价值将提升20%,吸引投资超5亿元,年贡献GDP增量1.2亿元。此外,大桥设计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桥头设置观景平台,未来或成“汀江夜游”新打卡点。 技术亮点:系杆拱桥+智能监测,安全寿命延长30年 本次改建采用刚性系杆拱桥结构,通过72根高强吊杆与预应力混凝土系梁协同受力,抗震等级达8级。施工中运用BIM技术模拟受力体系转换,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大桥还嵌入20处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位移、荷载等数据,预警系统直连县应急指挥中心,安全运维水平居全省前列。项目总工程师透露:“新桥设计寿命100年,比旧桥延长30年。” 市民期待:生态与便民并举,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工程” 为减少施工对居民的影响,项目团队采用降噪沥青和夜间禁工措施,噪音污染降低60%。桥面两侧预留3米宽非机动车道及观景步道,配套LED节能路灯200盏,绿化带种植香樟、三角梅等本土植物。周边商户王女士感慨:“以前桥边尘土飞扬,现在环境美了,生意肯定更红火!” 展望:区域交通网再升级,上杭发展驶入“快车道” 东门大桥的贯通,标志着上杭“十四五”交通规划迈出关键一步。未来,该桥将与规划中的汀江大道快速路、杭永高速互通形成立体路网,助力上杭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县领导表示:“这座桥不仅是民生桥,更是致富桥、连心桥!” 通车倒计时已开启!3月30日,让我们共同见证上杭“跨江新时代”! 互动话题 上杭东门大桥通车 您最期待大桥带来的哪些改变?欢迎留言讨论!
【通车倒计时】上杭东门大桥改建完成90%,3月底试通车!城区通行效率将提升40%
最城建次
2025-03-22 17:54:03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