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谷寿夫被押往南.京受审,可开庭前夜,他却突发

文史记叙录 2025-03-24 14:39:11

1946年,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谷寿夫被押往南.京受审,可开庭前夜,他却突发高烧,送到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军官刑子健觉得事有蹊跷,深夜返回太平间查看,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展开了残忍的杀戮,持续了超过四十天的破坏与暴行,令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出生于1882年的日本陆军军官谷寿夫,曾在日俄战争中崭露头角,由于其在战场上的残忍表现,晋升速度极快。到了抗日战争期间,谷寿夫已经是日本陆军第六师团团长,这支部队以其战斗力著称,在日本军中被认为是精锐的代表。在他的指挥下,第六师团在南京大屠杀中执行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 据统计,超过三十万的男女老少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谷寿夫的部队在南京的行动中,显示了极端的残忍,他们烧毁了大片的建筑,还无差别地杀害了大量平民,甚至婴儿和妇女也未能幸免。 在南京大屠杀的日子里,谷寿夫更是纵容并参与了一场恶名昭彰的“杀人比赛”。这场屠杀最终使南京沦为一座死城,河岸、街道到处可见尸体,城市的原有面貌不复存在。谷寿夫在其《军状报告》中对这些暴行描述得异常自豪,这种扭曲的心态是个人的残忍,更是整个侵略体系下的人性泯灭。 据史料记录,他所指挥的部队在南京屠杀了超过五万名无辜平民。这种残忍行为被谷寿夫视为提升自己军事地位的手段。他认为杀戮越多,其在军界的声望越高。 然而,谷寿夫的这些行为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谴责。中国各界人士对这种残暴行径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国际社会亦对其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批评。面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将谷寿夫召回国内,以暂避风头,同时考虑其未来的去留。 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根据国际法和战后各国政府的协议,日本需要为其战争行为负责,包括支付巨额的战争赔偿及面对来自受害国家的控诉和审判。1946年2月,在中国政府的坚持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美军在日本逮捕了谷寿夫,对他在南京的暴行进行审判。 为了在中国本土公正审判谷寿夫,中国政府于8月正式从日本引渡他及其他31名战犯到南京。 引渡过程中,谷寿夫被他的心腹河野满、冈田次郎以及李长美派出的救援人员计划营救。这些助手在得知谷寿夫被引渡的消息后,急忙赶往日本的关押地点,但最终因时机错失并未能成功营救。河野满及其同伴因此陷入深深的挫败感,决定亲自前往南京进行营救。 与此同时,谷寿夫在南京开始了他的首轮审判。在美国律师的辩护下,谷寿夫竭力否认自己的罪行。中国政府为了确保有充分的证据,决定将他临时关押在南门看守所。 邢子健负责看守谷寿夫。在一次将谷寿夫从看守所提审至法庭的过程中,邢子健接到了改变路线的指令,这一指令来自一名自称是国防部的少尉军官卢辉。卢辉声称此举是为了防止途中遭遇救援行动的威胁。 不久后,邢子健意识到新路线的潜在危险,决定停车并返回原路。这时,卢辉的态度骤变,他命令手下采取武力,试图控制邢子健及其同伴。邢子健与卢辉的部下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枪战。卢辉的计划最终被邢子健及其团队精准阻截,谷寿夫未能逃脱。这一事件使邢子健变得更加警觉和小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将谷寿夫重新关押于南门看守所,并特意指派副所长毕尚清严加看守。 处理完谷寿夫的关押问题后,邢子健向国防部汇报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尽管已经采取了严密的安全措施,邢子健的心中仍然充满忧虑,回到住处后长时间难以入睡。夜深人静时,国防部电话通报谷寿夫突发重病,已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的消息。 接到电话后,邢子健立即前往医院,但到达时却接到了谷寿夫已因病去世的消息。 他不禁疑惑,为何在紧急情况下会选择这样一家位置偏僻的医院进行救治?这一发现使他回忆起卢辉的叛变,怀疑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为了查清真相,邢子健决定返回太平间再次确认情况。当他触碰到谷寿夫的尸体时,异常的温热触感让他确信这里面必有阴谋。正常情况下,尸体应当是冰凉且僵硬的,而眼前的情形显然与常理不符。 邢子健随即安排将尸体秘密转移,并带队在太平间进行守候。深夜,几名行迹可疑的人试图潜入太平间,但被早已准备好的邢子健和他的团队成功制服。 该计划的曝光后,相关责任人包括监狱副所长毕尚清在内的多人被审查并追责。更严密的监管措施随即实施,以确保谷寿夫无法再次逃脱正义的审判。同时,国防部成功破获了一起营救谷寿夫的阴谋,击毙了关键的营救成员李长美与冈田次郎,另一名成员河野满在逃亡中自杀。 1947年2月,谷寿夫的审判正式开始。尽管他初期否认所有指控,但面对美国驻华记者和教授等多位证人的有力证词及其他确凿证据,他最终无法抵赖其罪行,被迫认罪。 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0 阅读:99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