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这样解释“活着”这个词。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他的小说《活着》跨越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和更替。 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封建末期的富二代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 被抓壮丁,上过战场,当过俘虏,然后又经历死儿子、女儿、妻子、女婿,最后连外孙都死在他的前头。 也就是说,他亲自送走了他所有的亲人,但是他依然还是选择了坚强的活着。 他没有抱怨社会,也没有埋怨家人,近乎于麻木的活着,这种形式的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无论什么时代,生活总有那么一些时候,让你在瞬间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在那一刻只有死亡仿佛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许多个的那一刻,有人就选择了死亡,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活下来。 在这个被生活逼得选择生和死的十字路口,甚至我们都无权评价,到底是选择死的人勇敢,还是选择活下来的人勇敢。 无权判定谁才是生活的懦夫。
作家余华这样解释“活着”这个词。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
晓露残荷角
2025-03-26 08:19: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