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城(大城)是一座四邊形的防御城墻,總長12公里,曾保護過同名的高棉首都。該城

我在东南亚花知识 2025-03-26 08:35:55

吳哥城(大城)是一座四邊形的防御城墻,總長12公里,曾保護過同名的高棉首都。該城墻由阇耶跋摩七世于公元 12 世紀末和 13 世紀初修建,城墻被兩條南北和東西軸線分開。每條軸線的末端都有一個門道,總共有四個,面向四個基本方向。 另一道門被稱為“勝利之門”,它穿過東墻,就在“亡靈之門”的正北邊,亡靈之門是沿著中軸線的東門。這道額外大門的意義在于它提供了通往皇宮露台的通道。至于其他大門,兩條軸線在巴戎寺所在的封閉區域的中心相交。 吳哥城南門保存最完好。從外面可以通過一條橫跨護城河約 50 米的堤道進入。堤道兩側的欄桿上雕刻著54尊石像,它們正在演繹一個著名的印度故事:海洋攪動神話。護城河左側,54位天神(守護神)拉著蛇頭“舍沙”,右側54位阿修羅(惡魔神)則將蛇尾拉向相反方向。在這個神話中,蛇身纏繞在中央山脈須彌山上,可能與遺址中心的巴戎寺相對應。無論如何,神話講述了當天神將蛇拉向一個方向,眾神將蛇推向另一個方向時,海洋開始攪動并沉淀元素。通過來回交替,海洋被“擠奶”,重新形成了地球和宇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