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春耕,张老汉锄头下挖出的“铁疙瘩”,被随手冲洗后成了家里舀水盛粮的家什。谁也没想到,这枚沾着泥土的“水瓢”竟在灶台边默默见证十五载寒暑。直到1979年盛夏,文物普查的专家接过它舀来的凉水,瞳孔骤然收缩——金属表面历经岁月打磨愈发锃亮,隐约的铭文痕迹让呼吸都急促起来。 八块钱成交的瞬间,老汉掂着纸币感慨顶得上几天工分,专家却紧攥着铜器生怕磕了半分。实验室里,铭文“初元三年”“上林共府”惊现真容,这竟是西汉皇家工坊铸造的标准量器,印证着秦汉度量衡一脉相承的史诗级物证。两千年前的青铜铸造技艺,在农家水缸里泡出了跨越时空的光泽。 评论区炸出懂行人的惊叹:“汉代一升容重考据全靠它!”“难怪越用越亮,皇家的铜配方果然霸道。”更有网友调侃:“建议查查我家腌菜缸,没准是商周泡菜坛。”
1964年春耕,张老汉锄头下挖出的“铁疙瘩”,被随手冲洗后成了家里舀水盛粮的家什
诗韵江南烟雨中
2025-03-26 18:05:44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