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上将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与儿子许援朝和女儿田小兵合影。许援朝是许世友第三子,16岁到南京军区当兵,官至江苏省军区司令员,2000年晋升少将,2011年退役。 2011年深秋,江苏省军区礼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许援朝少将的退役仪式正在进行。台上的许将军站姿挺拔,目光如炬,虽已届退休之年,军人气质依然不减。仪式结束后的茶话会上,他从随身携带的旧皮夹中小心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这是他最为珍视的宝贝之一。 "这是1973年在广州拍的,当时父亲刚从南京军区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援朝轻抚照片,向周围的战友们介绍道。照片中,许世友将军双手后背,神情坚毅威武,身旁站着的正是年轻的许援朝和他的妹妹田小兵,兄妹二人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 这张珍贵的合影,见证了许家父子两代军人的奉献与传承。许世友将军的军旅生涯可谓传奇,早年在少林寺拜师学艺,打下了深厚的武术根基。后来参加红军,浴血奋战于千余场战役,成为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在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带领部队转战河北,从日寇手中解放了威海、烟台等重要城市。解放战争爆发后,这位从未上过军校的"泥腿子"将军,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参与了莱芜战役围剿李仙洲,在孟良崮战役中协助消灭了国民党王牌部队和张灵甫。许多黄埔毕业的国民党军官,最终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父亲在三野是出了名的'拳头',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许援朝回忆道,"但在家里,他对我们的要求极其严格,从不允许我们仗着他的名声搞特权。" 与许世友将军威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朴素的生活作风。这位开国上将对吃穿住行几乎不讲究,最喜欢的衣服就是那套穿了多年的军装。1985年他病逝时,全部财产仅有126元人民币存款和几件旧衣服,彰显了一位革命军人的本色。 许援朝出生于1951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酣,许世友将军为纪念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给儿子取名"援朝"。这个名字不仅寄托了父亲的爱国情怀,也仿佛注定了许援朝未来的军旅人生。 在部队大院的环境中成长,许援朝从小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养成了品行端正、思想优良的品质。他的父亲许世友虽然是位高权重的将军,却从不允许儿子有丝毫特权思想。每到周末,许援朝从学校寄宿回家,父亲都会谆谆教导:"在学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要平等对待每个同学,不许搞特权,更不许仗势欺人。"这些话语,成为许援朝一生的行为准则。 怀揣着考大学的梦想,许援朝在学校勤奋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60年代中期的一场社会动荡打破了他的计划。高考被临时取消,中学全面停课,整个社会局势混乱不堪。为保护儿子安全,1967年,许世友将军决定送16岁的许援朝进入部队。 许援朝回忆道:"那时父亲对我说,'在部队里锻炼是最好的大学'。"就这样,年轻的许援朝进入新兵连参训,三个月后被分配到某坦克团服役。凭借出色表现和过硬能力,他仅用两年时间就被提拔为排长,进入70年代初又升任连长,1973年被选送进军校深造。 1977年,许援朝被分配到浙江某坦克团担任中层军官,两年后再度入军校进修。正当他的军旅生涯蒸蒸日上之际,家中传来父亲许世友重病的消息。许援朝心急如焚,立即向上级申请调到地方武装部任职,希望能有更多时间照顾病榻上的父亲。 "那几年真是两头奔波,"许援朝后来回忆,"白天处理军政事务,晚上守在父亲病床前。"每天在医院和单位间穿梭,尽管疲惫不堪,许援朝始终无怨无悔。1985年,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许援朝悲痛万分,第一时间通知了各地的兄弟姐妹们赶来南京参加葬礼。 送别父亲后,许援朝重返部队,在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担任参谋,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凭借卓越的能力和贡献,2000年,许援朝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又一位许家将军。2005年至2009年间,他先后在安徽、江苏两省军区担任司令员,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央军委推行军改,增强部队战斗力;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开展维稳工作,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安全。
许世友上将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与儿子许援朝和女儿田小兵合影。许援朝是许世友第三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3-28 00:13:20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