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十六年(608)9月,以小野妹子为大使的遣隋使,有学生四人、学问僧4名同行。也就是说,在官方的制度中,学习儒学、律令等佛教以外的学问的人叫作“学生”,学习佛法的僧人叫作学问僧。直至最澄、空海随遣唐使入唐,在唐短暂停留、马上回国的俗人叫作“还学生”,短暂停留的僧人叫“还学僧”(最澄是还学僧);在唐长期停留、专研学问的叫作“留学生”,在唐长期留学的僧人叫作“留学僧”(空海是留学僧)。
但在一般的认识中,将学习佛法的僧人也称为“学生”,比如空海在《十住心论》中,将以前入唐的三论宗的智藏和道慈称为“入唐学生”。最澄的著作《山家学生式》的书名“学生”,就是指在比叡山(用12年时间)学习止观业(しかんごう)和遮那业(しゃなごう)两课程的天台宗僧的。